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60章 费祎其人,刘备喜迎双贤

第360章 费祎其人,刘备喜迎双贤

    刘琰之死,着实出乎刘备意料之外。
    他没想杀刘琰,至少现在不是杀刘琰的时机。
    正确做法是,以刘琰为范,正麾下多疑者之心,匡正待孔明之态度。
    为助孔明立身于群僚之间。
    未曾想,竟至如此。
    可这刘琰也是。
    你若写信与我,坦言自己错怪诸葛军师,信中将话说得真诚些。
    我拿着你的信公示众人,达到清正忠良的目的。
    再小小的惩罚一下你,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你只字不提错怪孔明之事,偏反复说我姬妾之事。
    你说,我能不怒么?
    但对于刘备来说。
    刘琰之死固然让刘备有措手不及,亦有些心痛。
    但并非不可接受之事。
    依阿斗所言,刘琰因宗室之故,乃受恩典,高官厚禄。
    但既不领军,又不治政,什么正经事都不干。
    但又特别的骄奢淫逸,汰侈无度。
    于当有奢侈靡诞之名。
    这和清苦而勤政的丞相府属官们形成了强烈反差。
    刘备明白,此人虽私德有亏,但好在忠心。
    为正刘氏宗族之名,养着他也不是不可以。
    但话又说回来,你就算不知恩图报,好歹也别构衅生事,扰乱视听吧。
    前世污蔑阿斗淫汝之妻,乃污我汉室宗名之举。
    今生构陷军师有自立之心,乃毁我社稷柱石之谮!
    这种人,可惜个什么?
    死就死吧!
    当即下令厚葬,以善待其家眷。
    然而,当这件事传到刘璋耳中之时,刘璋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
    不是说刘备善待宗亲,视若兄弟,不会加害么?
    这刘琰为何莫名其妙死在狱中?
    刘备虽有仁德之名,今此看来,亦未必为真啊!
    于是,刘璋又下令,让庞羲大军暂屯三巴之地,未断与曹操之盟。
    法正知刘琰之死让刘璋产生了忌惮。
    法正明白。
    刘璋不是个不听劝的人。
    相反,他很听劝。
    可问题是谁劝他都听。
    除非属下意见发生分歧,非要他做决断之时。
    他往往会选择错误的那个答案。
    跟着这种主公能有啥前途?
    于是劝道:“主公,刘琰之死,其因未明,不可轻下断语。刘备既遣使者至此,属下请往使刘备处,探其究竟,再作定夺。”
    “能探何究竟?”
    “一究刘琰之死因,二察刘琦之近况,以度与刘备结盟之宜。虽张松有背主之实,曹公亦未尝会听信他言,然亦不可遽绝与刘备之往来,乃以备后路也。”
    法正没把话说死,相反每句话看上去都好像在替刘璋考虑。
    刘璋思量许久,点头同意了他的话。
    然而,刘璋亦未全信。
    他命法正出使刘备,亦指派一人与法正为助。
    名为协助,实为监督。
    毕竟朝中有人言,法正亦有背主之心。
    刘璋虽有仁善之名,亦是多疑之人,对此不能不防。
    而刘璋指派与法正同行之人,其人老家就在荆州。
    他姓费命祎,字文伟。
    其幼年失怙,后随族父费伯仁生活。
    因伯仁之姑乃益州牧刘璋之母,费祎得以随族父入蜀游学。
    后成为刘璋帐下的文书佐吏。
    它和刘璋有亲缘和部下的两层关系。
    可谓刘璋的腹心肱股之士。
    刘璋确信,用他来监督法正,探听刘备心机,那是再合适不过。
    很快,刘备那边得到快马斥候的消息。
    刘璋派法正并费祎出使荆州。
    刘备得到消息,异常兴奋,赶忙告知阿斗。
    “孩儿,你可知,法孝直要来我们荆州了!”
    阿斗也高兴,开心道:“父亲,孝直公虽恩仇必报,亦是大才之人,精通兵略,善划奇策,胸藏韬略,你可千万要将他留住。”
    “这……”
    刘备面露迟疑之色。
    他不是不想留住法正。
    而是法正现在的身份是人家益州的使臣,怎能说留就留?
    要留法正。
    但绝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刘备已从阿斗口中得知,法正因病早亡,去世时不过四十五岁。
    现在算一算,已经三十四五岁了。
    今此相逢,也不过十年主臣之缘。
    太短,太短了。
    但刘备早有计较:
    早先得张仲景照料刘琦公子,让他突破了原有病逝时间。
    二女未曾被曹贼掠夺,亦让甘氏不至于忧怀而亡。
    只要准备得当,一切都有转机。
    刘备慨然道:“我要立刻向刘琦公子借来张仲景,以为法孝直预察病情。”
    “父亲,如此甚好。”
    刘备又担心与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