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63章 两神医换籍,法孝直献计

第363章 两神医换籍,法孝直献计

    莫名的胜负欲让华佗突然来了精神,当即问道:“令弟是何症状?”
    糜竺当即将张仲景总结之症状尽数说与华佗。
    华佗闻言,抚髯颔首:“此疾非不可医也。然令弟尚可延一纪之寿,而吾处待诊者多已届大限。相较之下,实难舍黎庶而独救令弟,望乞海涵。”
    说完,恭敬的一抱拳。
    言语之际,似有挟术自重之意。
    糜竺点头称是,却又道:“天下至广,病者遍于四方。谯郡者,曹公故乡也,民康物阜,良医云集。
    然荆襄、益州之域,瘟疫频仍,生民涂炭。先生若往彼处,则可广施仁术,岂不可普救更多黎庶,功莫大焉。”
    说罢,挥挥手。
    当即有童仆趋出,引携数车蜀锦、金银入府。
    “聊备薄仪,不成敬意。”
    华佗视此礼资,心中惊愕:此人之富,堪比陶朱猗顿之俦。
    什么来路?
    华佗虽有善心,看这些财物未免动心。
    他凑到糜竺跟前,悄声语道:“老朽衰朽之年,不便远游,且曹丞相亦不许吾轻动。今老朽闻令弟之疾,非不治之症。
    实早年老朽亦有心愿,多收徒儿,遣其于各地,以治病救人,广济苍生。
    可使吾徒代行,亦能保令弟无恙。”
    糜竺神色一凛。
    果然,曹操既知神医在谯郡悬壶,岂容其轻离?
    必当设下重重关防。
    再者,以华佗今岁之龄,若真跋涉至江陵,恐半条命已丧于途矣。
    倘若能得其弟子相助,保法孝直无虞,倒也是权益之策。
    “既如此,请先生引荐。”
    华佗呵呵一笑:“老朽有徒三人,长徒樊阿,精于针石推拿之术,其余方面亦获老朽真传;
    二徒吴普,犹善晓开刀取灶和儿妇之技,亦擅长精研药理学说。
    三徒李当之,虽天赋异禀,犹擅岐黄,然侍吾日浅。
    今二徒吴普已随曹公往许都,可使樊阿随先生南下,必能悉解此病,保令弟无虞。”
    糜竺为之大喜,当即拜谢。
    当日下午,华佗既招樊阿。
    此时观樊阿,短髯似墨,精神矍铄,望之如刚过而立之年。
    及见其子,俱已弱冠成人。询其年龄,方知已四十有六。
    保养得如此年轻,真不禁让人惊讶。
    当即携眷南行。
    临行前,糜竺又赠华佗一物。
    乃张仲景毕生所著之《伤寒杂病论》。
    华佗展卷细观,神色肃然道:“医圣之名果然不虚,其于瘟疫伤寒之辨证施治,立法制方之精妙,较老朽所见竟更臻化境!”
    又有些疑惑:“此系张仲景先生毕生治学心血所聚,其中理法方药俱备,堪称医门圭臬。贤弟得此稀世珍籍见赠,恐为不妥。”
    原来,在华佗看来,糜先生是花重金购得张仲景之典籍,然后作为厚礼送给了他。
    若是未经作者同意,将人家的心血送人,终究不是磊落之事。
    然而,糜竺却慨然一笑:“此非吾以重金相赠,乃仲景先生托吾转呈先生。一则乞望先生不吝指正,二则若不巧遇疫,望助先生疗愈豫州百姓之瘟,便再好不过了。”
    “哦?他竟将此沥血典籍相赠……”
    张仲景的格局令华佗一怔:“莫非仲景不知,自古同行相敌乎?”
    糜竺欣然肃拜曰:“仲景尝言,医者唯一之敌,唯病灶伤情耳,岂在同行哉?”
    “好,好,好!”
    华佗目露敬佩之光,欣然抚掌:“仲景真乃吾之知己也!”
    遂命小徒,取来两本典籍。
    “此二籍者,一乃麻沸散之方剂,二为五禽戏之图谱,烦劳转致仲景贤弟,望其郢正,共佑大汉生民无恙。”
    糜竺肃然接过,恭谨而言:“医者仁心若是,二位先生今番换籍互赠,他日必成杏林千古美谈。”
    当即,作别华佗,携樊阿往江陵而归。
    ……
    而此时法正尚在江陵府。
    管他能否请来华佗,单论刘皇叔对其这般看重,法正便觉此生再难认他人为主公。
    这一日,皇叔聆其高论,深感裨益,乃留府中,与其抵足而眠。
    法正乃知是千载难逢之时机。
    是夜,法正问刘备:“明公,可有想取益州之意?”
    刘备闻言,沉思半晌,喟然叹道:“吾岂无此意?然益州刘璋,与我同宗,若行此事,既伤同宗之亲,又负天下仁义之名,损我立身之本矣。
    备实不忍也!”
    法正自有心劝刘备杀刘璋而夺益州。
    但以现在的情况。
    他有更好的劝说角度。
    法正闻言,凝重劝道:
    “吾主刘季玉素闻暗弱,临事难断,弗纳忠言,欲结曹操。公若不取益州,早晚必为曹贼所得,彼时吾主恐效娄圭之辙,见害于操。明公若取之,以仁德之名,必能厚待吾主。”
    刘备闻言,亦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