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91章 刘备的抉择

第391章 刘备的抉择

    拿下了巴中,现在对刘备来说,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速度南下,先攻克雒城,再南下蜀郡,以解成都之围。
    第二条,继续西进,占据整个巴州之地,再去封锁阴平之道。
    法正算计。
    若走第一条路,可攻破曹操,解成都之围。
    但曹操亦可速速退军,保留有生力量退回巴西,安然退往阴平之地。
    但若走第二条路,可连接汉中,威胁阴平武都。
    按法正话说,他是倾向于第二条方略的:
    虽然成都危险,但曹操若想攻下,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兵力与时间。
    就算真攻下了也无所谓。
    此时已经数月,成都粮草所剩无几。
    不得以支撑庞大军销,此时可往西断曹操粮道,曹操若想安抚麾下军卒,必掠夺民资。
    如此一来,曹操在益州搏下的爱民之誉也就不复存在了。
    城破刘循必死,成都亦难免被劫。
    而刘循一死,成都一劫,益州众官员亦会对曹操心生怨恨。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主公之手,可号召数郡归附,曹操若不速逃,则有极大可能被我们毙于益州之地。
    法正知道刘备有仁善之心,必不忍成都被屠。
    所以,他纵然倾向于这一个计策,却把成都可能被屠,说成成都可能被劫。
    然而,刘备亦非钝暗之辈。
    他虽然临阵智谋远不及法正,但心细如发,洞察人心,寥寥数语间便知法正心意。
    对此,刘备坚定摇摇头,对法正道:“曹操为保持军旅战力,实乃无所不为。孝直此策虽或可困曹贼于蜀地,然于蜀地百姓危害过甚。曹操亦可能恃劫掠而遁出益州,届时蜀地百姓岂非要遭灭顶之祸?”
    法正感慨,主公心善,但易错失良机。
    况且此赌纵输于主公无甚大害,若赢则可彻底消灭曹操。
    刘备明白。
    曹操亦非不智之主。
    手下亦有高谋之士。
    他们也肯定想到了这方面的危险。
    但曹操了解我,他的谋士也了解我,知道我一定不会选择法正的方法。
    刘备望着川蜀大地,抚膺长叹:
    “孝直啊,我刘备自涿郡举义以来,愿以仁德为圭臬,固非为博虚名也。夫大汉宗庙之重,岂容以黎民膏血为赌?今纵循君之计,或可困曹贼于一时,然蜀地生民罹此茶毒,纵得天府,与暴秦何异?”
    法正抬起头,发现刘备深邃的眼睛无比真诚。
    “主公……”
    “昔光武中兴,非恃权谋诡诈,实乃顺天应人,以获天佑。我宁失益州,不愿失天下心。君言‘赌局输赢’,然于我而言,此非赌局——固守仁政,虽道阻且长,譬如大禹疏浚,初看似迂,终成万世之利。
    待他日政教昌明,邦国富强,得民心在我炎汉,纵曹操据金城汤池,又安能敌我大汉顺命之师?”
    说到此,刘备的眼神黯淡下来:“况季玉已逝,吾侄尚在成都,我安能不全力相救?”
    法正看着刘备,他明白,眼前这位主公虽无盖世奇谋,却有磐石之固,其胸中所载,非独巴蜀疆土,实乃天下苍生与炎汉正朔。
    这才是真正站在云顶的帝王之志。
    可眼前机会甚好,法正不忍放弃,他知道刘备看中名声,仍想再劝:
    “然主公啊,纵令如此行事,造恶者乃曹孟德,天下人亦断无得议主公是非之理。”
    说白了,曹操占恶名,主公占美名。
    何乐而不为?
    刘备闻此,却长叹一声,闭目摇头。
    “世人或谓我刘备未行恶事,然我心自知,孟德今有屠民之恶,实乃我所迫也,且是吾有意激之,此行乃为自己能获得民心。
    然为此而使万千黎民膏血横涂于刀刃之下,吾心何忍?
    此策虽看似聪慧,孝直可曾想过……今日我若行此,来日纵得天下,必有阴诡之徒窥破此道而以王业效仿之,彼时国祚又安能久长?”
    刘备的一番话让法正感慨万千。
    忆昔归蜀之日,河池尽染血色,又思与先主入蜀之时,百姓夹道焚香以迎。
    其间所蕴含的哲理,实非吾辈所能窥其万一也。
    法正纵然有些遗憾,但亦未觉自己选错了主公。
    主公虽因守道而受挟,使基业难以速定,但能坚持初心,如古鼎之藏玉,虽蒙尘垢而精光不泯,终俟识者之鉴。
    于后世而言,乃圣君仁主之道。
    然其唯知主公乃自肺腑而护初心,从骨髓以全令名也。
    却不知此事刘备已与最初大不一样。
    在刘备看来:
    若毁吾名而能使三军无伤、百姓无虞、天下大定,此名又何足惜哉?
    此乃至今为止,法正与刘备于斯事认知中唯一之别也。
    法正点头道:“如此,主公可是选择第一条路?”
    “不错!”
    刘备目露坚毅之光,朗声道:即刻整饬三军,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