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283章 借丧仪而分江东人心,舍宛城以伏千里长线

第283章 借丧仪而分江东人心,舍宛城以伏千里长线

    本来,鲁肃似乎可以侧面诘问,国太当初为何不按所约行事。
    而今,孙权安然归吴,国太亦安然归荆。
    再提起鲁肃当时的计策,就成了一个画蛇添足的笑柄。
    想想刚才还在诘问太史慈以何计能救吴国太。
    结果人家已经把国太救回来了。
    鲁肃瞬间感觉自己很呆。
    “国太,此为天大误会,乃江北故意释伪言以乱江东耳目,我等愚笨,未能辨别,乃大罪也!今知国太安归,乃天大之喜,容鲁肃立刻禀明吴侯,速速止丧,迎国太归吴。”
    “呵呵……”
    吴国太淡然一笑:“子敬先生亦穿素服,我当谢谢子敬先生。”
    说着,吴国太又朝鲁肃行了一礼。
    鲁肃纵有千般巧辩、万种机锋,此刻也尽化作喉间一声哑然长叹。
    他实在不知如何应对此等局面。
    “不过子敬,你真以为事已至此,我还会归吴么?”
    鲁肃一怔,蓦然抬头。
    吴国太继续道:“除非,吾殁之时。当归吴地,与文台同穴。吾生之日,当栖于长沙。子敬望吾归吴,得非欲吾死乎?”
    “绝无此意!”
    鲁肃赶紧表态:“国太愿居吴地便居吴地,愿居长沙便居长沙,肃别无他言!”
    “子敬你记着。”国太轻拭眼角泪花:“非我不归吴,乃吴地正行我的葬礼,活人如何入死人之门?你回去禀明你家吴侯,待吾魂散尽、人躯冷透,再将我之枯骨送归江东故土吧!”
    此刻,其以 “你家吴侯” 代往日“权儿” 之称,足见其态度之果决。
    言罢,拉了拉孙绍的手:“好孙儿,随我回屋吧!”
    “是,太母。”
    吴国太朝刘备诸葛亮太史慈一拜,又鲁肃敷衍的行了一礼,拉着孙绍步入后堂。
    太史慈亦朝刘备一拜,起身离席。
    事已至此,鲁肃也无话可说,他如鲠在喉,徒留个 “忠而不周” 的刺,生生扎进江东柱石的虚名里。
    而此时此刻,刘备得观此精彩一幕,心慨军师计谋之深远,真乃天授其便,社稷之幸!
    国太至此,孙绍至此,太史慈至此!
    孰为江东正统,世人当各有定论。
    此等局变,岂不为往后江东义士来投,埋下千里伏线?
    然刘备又见鲁肃,心中忽生怜意。
    此等忠良之士,恰似补裘之匠,为江东缝补危局,周旋于惊涛骇浪之间。
    深知以子敬之忠,断不会一朝背离。
    但 “忠而被疑,信而遭谤”,纵是金石之质,亦难经月累年深之寒。
    此为忠臣之殇,义士之劫。
    想到此,刘备心中暗暗感慨:“子敬先生啊,汝可千万要承受得住。”
    这时,鲁肃长出了一口气,又朝刘备一摊手:“皇叔,既有救国太之心,为何半点不予言明,以致今日使我江东沦此尴尬境地。”
    “哦,此事……”
    刘备正欲解释,诸葛亮抢着回道:“子敬勿怪。闻听江东报丧,我们哪知国太尚在人世?乃太史将军非救不可。”
    “这……”鲁肃顿时哑然。
    他想了想又问:“那在下还想请教,到底是以何计救归国太。”
    诸葛亮便将二战新野之事说与鲁肃,并言明:“原本知江东报丧,国太薨逝,并未想救国太,乃以夏侯惇换取国太遗躯,送还江东,以尽盟友之义。怎曾想,曹操并非害国太身死,故以夏侯惇换国太安归。此中曲折,实出意外,非亮之初计也。”
    鲁肃闻之,不免惊叹。
    一叹皇叔之仁,二叹孔明之智,三叹子义之勇,面对如此强大的盟友,鲁肃有种感觉,江东之力决难与之对抗。
    原本,他助孙权统领江东,制定榻上之策,本意在于打出江东,占据江南,与江北划江而治,再伺机北上,以成帝王霸业。
    然,今见刘备之能,诸葛之智,再看家中孙权,不免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也是这一刻,他心中忽起一念。
    若能长随刘皇叔左右,待得天下底定之日,吴侯或可谋一善终之途。
    原本,他是绝无此想法的。
    只因帝王之道,杀伐决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曹操是这般人,主公亦是这般人。
    但刘备似乎不是。
    其常以仁义布于四海,以宽和待于臣属,纵有龙虎之志,亦有雷霆之腕,却存鸿鹄之仁——观其待关张如手足,视诸葛如腹心,便知此乃能容人、亦能为人所容之主。
    “原来荆州与曹操竟又经一战……皇叔,接下来有何打算?”
    刘备慨然一叹,未尝言语。
    他怕说错话,他也知道,只要自己一叹,自有人会替他说话。
    鲁肃问道:“皇叔,此为何而叹?”
    诸葛亮接过话茬:“新野生擒夏侯惇,本为大胜之功,可藉此赚下宛城。宛城既下,我大军北向之路可通,直逼洛阳,以图灭曹!然既知国太陷身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