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287章 后出师表,彰显丞相对汉室的执着

第287章 后出师表,彰显丞相对汉室的执着

    刘备自然知道阿斗重活一世,才学见识自和真正的两岁小儿决然不同。
    他本温良纯善之人,然经历亡国之事,心智必早慧深沉,如寒松之历霜雪,虽枝干未丰,已有参天之势。
    然而,有件事阿斗始终未曾言及,亦与刘备心中思虑久之,萦绕不释。
    那就是国灭之后阿斗去了何处?
    其实,刘备心中亦想到了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是阿斗以身殉国,惨死在成都保卫之战。
    他不忍父亲为其担忧,故而未曾言及。
    然而,多日与阿斗相处,他又觉得这个儿子并不像勇烈戕生,舍生取义之士。
    准确的来说,他相比自己,仁德有余,勇烈或有不足。
    那么,第二个结果就是他可能弃国投降,甘为敌虏。
    刘备觉得若是如此,怎能对的起丞相和那些死在绵竹保卫战的将领们?
    作为父亲,他也会为此而愤怒。
    然而刘备又想,阿斗身后所系乃是全益州的百姓。
    若拼尽国力死战而不得,终为保百姓生路而降,亦合于仁君之道,也算情有可原。
    却不知其苟活之际,如何待那些为国拼死力战之将领?
    刘备亦从阿斗此生的言谈举止发现端倪。
    阿斗前世行迹虽未可尽知,然观其今生,虽仍秉仁道为基,却更怀枕戈待旦之志,存光复山河之念,如潜龙初震于渊,鳞爪已露峥嵘。
    比如现在。
    他本可继续装成孩童,装幼充萌,却尽使所学,展露才华。
    这不是一个守成之君应有之态,实乃开创之主必备之心。
    阿斗长大了!
    至今生今世,他真正的长大了!
    而来敏此言,在关羽听来,却无比震惊。
    他曾想过,大哥之子必英睿过人,但未曾想,竟然能得到来敏先生如此超卓不凡的评价。
    大哥手握衣带诏,高举匡扶汉室大旗。
    当今天下,敢以与曹操分庭抗礼者,唯得大哥一人!
    倘若阿斗继承世子之位,必然成为继往开来、中兴汉室之强君明主。
    关某小女非嫁阿斗不可!
    那三弟之女呢?
    阿斗既有如此惊世大才,那吾女与三弟之女共嫁阿斗亦为大幸之事啊!
    想到此,关羽对刘备道:“大哥,阿斗乃天授神姿,不世神童,到时愚弟之女与三弟之女共嫁阿斗,亦未尝不可啊!”
    刘备等的就是关羽这句话。
    他呵呵一笑:“二弟,既如此,那最好不过。愚兄只怕此事伤兄弟和气啊!”
    关羽哈哈大笑:“大哥,你我三兄弟,岂有伤和之事?”
    刘备颔首道:“吾当亲劝来先生,望其勿复多虑,阿斗犹喜来先生啊!”
    而后,刘备作别关羽,归至江陵。
    请来来敏,细细询问。
    来敏见到刘备,满脸都是无奈之色:“主公,阿斗虽然声音稚嫩,然于典籍每有独到之见,常引经据典又暗合治世之道,竟令老朽舌敝唇焦,无言以对。
    主公啊,这……这哪是两岁孩童之能,这分明是‘文曲星’降世,天授其以治世之才啊!”
    “啊,竟是如此?”刘备故作惊讶之色。
    而后对来敏道:“然阿斗虽有奇慧,若无先生‘点石成金’之教,安能通达至此?望先生勿辞辛劳,且看在‘琢玉成器’的情分上,再留弊府数月,若无先生,实无大才可教之。”
    刘备言辞恳切,来敏只得暂留此地。
    回头询问阿斗:“阿斗,为何惹先生不快?差点请辞?”
    此时阿斗已无需与刘备以心相契。
    阿斗虽语言稚嫩,但表述清晰,完全可以正常交谈。
    只是找个相对僻静的角落,不为他人所知。
    阿斗听父亲如此相问,叹了一口气:“父亲,非为他事,乃先生教我固守之道。
    前世我固守成都而不知权变,坐困愁城而不纳良策,终致社稷倾覆、宗庙丘墟。
    今观先生所授《周礼》,虽详于典章,却未及‘因时而变’之理。儿臣尝以‘胡服骑射’为喻,言‘变则通,通则久’,先生却斥为‘离经叛道’……”
    “既如此,你如何辩之?”
    “孩儿愚笨,本无力辩过来先生。然相父前世所呈后出师表,共计六之未解,孩儿引旧典替之,略加改动,反问于先生,先生至此哑然。”
    “哦?还有一篇出师表?”
    “是也!乃是相父二次北伐所呈。”
    “你可否还记得?”
    “相父所言,孩儿句句牢记。又怎能不记得出师表。”
    “好孩儿,快速速言来!”
    阿斗清了清嗓子,用稚嫩的嗓音缓缓言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阿斗缓缓念完,刘备喟然而叹。
    “好个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知我者,孔明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