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55章 前世破局,无奈之计

第355章 前世破局,无奈之计

    “元直入北,士元陨坡,孝直又早亡……”
    刘备感慨之余,又面露忧虑之色,指节捏得发了白:
    “孔明肩上之任,何其重也……”
    “父亲,不必担忧,今元直在,亦可不让凤雏入益州,再好好照顾法孝直先生,还有蒯先生,马季常,自不会让相父独担万钧之责!”
    刘备抚髯颔首:“因得张仲景照拂,刘琦公子至今无恙,汝生母亦未早逝。世人命数,或可假人力而改之。”
    “父亲说得对,孩儿亦如此想。”
    “嗯……等等!”
    刘备满意沉思间,忽然面显惊愕,又注意到一件事。
    “父亲,何事惊愕?”
    “你刚才说,法孝直与谁一并归附于我们?”
    “哦,是张松与孟达。”
    “张松?”
    “正是!”
    “可是益州别驾,张松张永年?”
    “正是此人,父亲,何故疑虑?”
    刘备面露惊愕之色,扶席而坐,眉宇间尽是惑然之意。
    “怎会如此……”
    “父亲?”
    刘备思索片刻,又看向阿斗,感慨道:“孔明先生回信乃言,益州别驾张松投奔了曹操,成为了曹操麾下谋士?其智谋深远,助曹操攻下阳平关,甚是厉害啊!”
    “什么?”
    阿斗也颇为意外:
    “不应该啊,他虽去曹营,欲献益州地理军防图,却因面貌丑陋,乃被曹操所辱,狼狈而归。
    后来他归益州之前,途径我荆州,被父亲所礼遇,他便誓死效忠于父亲,还将益州地理军防图献给了父亲,请父亲入主益州。
    怎么……怎么今生投奔了曹操?”
    “为父亦不知缘由也!”
    刘备深以为惜,复觉有异:“然其既为刘璋属官,却主动献图引外敌觊觎主地,恐非善道。”
    阿斗劝道:“张松由此落得卖主之恶名,然其昔年为我蜀汉,亦倾尽其力。父亲,我等不可如此议之。”
    刘备叹息而颔首。
    诸葛亮尝谓孤曰:刘璋暗弱,必不能守益州。
    主公若不忍取之,益州迟早落于曹操之手,彼时刘璋结局恐难善了,主公亦失重振汉室之机。
    刘备点点头,又问道:
    “那这张松后来结局如何?”
    “父亲听我慢言!”
    阿斗缓缓说道:
    “原本刘璋被张鲁所威胁,璋不能敌,便请父亲入益州攻伐张鲁。”
    刘备惑然道:“益州素多名将,张鲁麾下亦少能臣,何以反为其所胁?”
    阿斗叹息道:“刘璋不任忠良,心怀多疑,是以不能尽激战力。
    闻张鲁南下,屯驻三巴要地,俯瞰成都,然刘璋军屡战皆败。”
    刘备也是无语了。
    守着天府之国,有法孝直,张永年这样的绝顶谋士,又有严颜、张任、吴懿这般的惯战名将。
    对了,李严当初亦在益州之地。
    怎么能被当时的张鲁打成这般样子?
    也太匪夷所思了。
    难怪有暗弱之名。
    阿斗继续道:“刘璋屡败于张鲁,无奈之下,便请父亲入益州相助……”
    刘备心道:以当时自己的实力,恐怕远在久营益州的刘璋之下。
    “父亲入益州时,不少益州之士如逢明主,皆弃刘璋。
    张松、孝直与士元皆劝父王于席间设伏,瞬息斩刘璋,可不血刃而取益州。然父亲不忍,与刘璋置酒百日,以固盟好。”
    刘备之前论及庞统时,也听过阿斗言及此事,慨然颔首:“璋虽暗弱,却是宽厚之人,此非义士所为也!”
    诚然,他有夺取益州之心。
    然若师出无名,却以阴狠之术夺仁者基业,亦非其所欲为也。
    拒绝,这是正常的。
    “所以,父亲真的带兵去讨伐张鲁了。”
    “战果如何?”
    “当时父亲在葭萌关与张鲁相峙,闻张鲁广置义舍,接济难民。父亲不愿与其交战,乃按兵不动,拉拢乡民,广树恩德……”
    刘备点头:“此为攻心之战,不欲使百姓尽信玄道也!”
    阿斗叹气道:“然此为刘璋所猜忌。”
    刘备陷入沉思。
    不攻张鲁,乃为刘璋所忌。
    若攻伐张鲁,又当如何?
    此必又为后人所诟:张鲁仁义为民,刘玄德却乘其义举而图其基业,非大丈夫所为也。
    乱世举仁义大旗,进退皆为掣肘,常陷死局之地。
    从而,不得不做出为人诟病之事来。
    想想,有时反不如曹操,胸怀吞天之志,行事果决狠辣,虽背负千古骂名,却能破局而出,开一代霸业之基!
    但刘备并不后悔。
    他是雄主,却非庸辈,虽奉行仁道,却不会为道德绑架而至于绝路。
    他思索良久,长出了一口气:“而后如何?”
    阿斗继续道:“刘璋派杨怀高沛带兵入白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