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带全家咔咔炫肉 > 第 194章 巡视山林

第 194章 巡视山林

    顾得地也咧开嘴笑了。
    那时候小远问他,有什么想干的事情。
    他说喜欢在山上观察些奇特的花花草草。
    他随口一说,没想到小远竟记在了心里。
    顾洲远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棉花种子,递给顾得地。
    棉花种子长这样
    “这个东西叫棉花,我准备分出几亩良田地来种植这个,棉花结出来的果子可纺成线,以后让大姐做成衣服,穿着很舒服的。”
    顾得到也记起那天,大姐说她很喜欢做衣裳。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远都在一点一点帮他们实现愿望。
    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棉花种植经由丝绸之路反向来到中国,抵达河西走廊。
    但除了西南边疆一些地区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将棉织品当作做衣服的材料。
    大约在宋元之际,棉花开始传入中原地区。
    到了明朝,朱元璋采用强制方式让农民广泛种植棉花,推动了棉花在全国的普及。
    大乾目前还没有出现过棉花。
    顾得地看着手里比绿豆大一些的黑褐色种子,开口道:“可是我不知道这个棉花怎么种啊。”
    “这个没关系,我一会儿教你。”顾洲远道。
    从原身的记忆里,顾洲远了解到。
    这个世界布料主要是丝、麻。
    有钱人的蚕丝被子里,填充物一般是家禽绒毛,也有填充丝绵的。
    平民家庭的被子是麻布料,里面缝上些木棉、麻丝。
    再穷困一些的家庭,破被子里只好塞些芦絮、柳絮了。
    御寒衣物这方面,有钱人当然会用貂皮狐裘、绫罗绸缎。
    贫苦人家有张光板儿羊皮狗皮就很满足了,一般就是麻布衣服,里面塞上些麻丝破布片,芦花杨柳絮。
    穷人的冬天是最难熬的,冻死人不再是感叹词。
    而是字面意思,每年都会有不少贫苦百姓因为饥寒交迫,而冻死在寒冷的冬夜。
    小远交代的事情,他只要照做就成了。
    顾得地把种子放进一个小布包里,贴身放好。
    “那边盖房子已经有很多人在帮忙了,二哥你手臂受伤,大可不必掺和进去。”
    顾洲远开口道。
    “跟我到咱家的山上转转去。”顾洲远一指村子后面的山。
    他租下来的这座山跟村民们常去的后山差不多大。
    村里人之所以常去后山,是因为后山连着老林子,物产更丰富些。
    而顾洲远的这座山是个孤山,孤零零地矗立在一边,就像个坟头一般。
    村里人都把它唤作坟头山。
    山上虽说也是草木茂盛,但大家平日里都不愿意去。
    二人回家拿了些山上要用到的东西。
    顾洲远的百宝背篓是一定要带的。
    顾得地翻出一捆麻绳,斜挎在肩上。
    顾洲远拿过绳子,扔进了自己身后的背篓里。
    顾得地又习惯性地拎起他的柴刀。
    “带柴刀干啥?还要砍柴吗?”顾洲远奇道。
    顾得到闻言一愣:“坟头山是荒山,带把刀遇到毒蛇野兽啥的,也好用来防身。”
    这是村里人上山必备。
    “我不是那个意思,”顾洲远笑道:“我上回不是给了你几把长刀吗?那可是好刀,带那刀不比你的柴刀好?”
    顾得地点头:“就是因为你的刀太好了,才不舍得使。”
    “那坟头山少有人上去,咱俩上山免不了要用刀子砍荆棘小树啥的,要是把宝刀崩出个口子,那可就亏大了。”
    那三把刀一看就是好刀,寒气逼人,锋利异常。
    他前日拿布蘸上猪油,把刀子擦得锃光瓦亮,再用布条层层裹好,宝贝似的放在靠墙的褥子底下。
    顾洲远莞儿:“好刀就是要拿出来用的,你要是喜欢,我到时候再送你两把更好的。”
    顾得地眼睛一亮,他自然知道顾洲远的本事的。
    他跑进屋拿出两把刀,这刀子被他裹在藏青色的布条里。
    把层层叠叠的布条扯去,顾洲远拎起一把刀,扔进了背篓。
    另一把由顾得地拿着。
    平头像是知道两人要去山里一般,亦步亦趋跟着顾洲远。
    顾洲远撵了几次,也没成功,也只好由着它。
    蝗虫群对茂密的山林危害并不算太大,外围的树木都被啃秃了。
    越往里走,草木越是茂盛。
    坟头山原本是有一条老山路的,只不过走的人不多。
    路上长了不少灌木野草,还有路旁的树木伸展开的枝条,把小路遮掩了大半。
    平头明显很喜欢山里的感觉。
    这里闻闻,那里拱拱,碰到合心意的野草,还张嘴啃上几口。
    在这山林里走动,小野猪还保留着与生俱来的警惕心。
    它没有往远处跑,始终在顾洲远一丈之内活动。
    顾洲远也不去管它,跟顾得地顺着山路走着。
    他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