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 > 第七十八章 一个和尚

第七十八章 一个和尚

    “不错,隋炀帝开科举之先河,让平民百姓有了入朝做官的机会,确实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马皇后点评说。
    朱棣小声说道:“察举制、科举制,都是为国选拔人才,最多也就是打了个平手。”
    黄易叹息道:“看来你是真没读过书。”
    “难道你不知道,察举制更多是亲亲相隐,官员们多半推举自己的亲族,慢慢形成了士族门阀。”
    “以至于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代,魏国曹丕任用陈群设立九品中正制,彻底断送了平民百姓入朝为官的希望。”
    “整个朝局世代都被士族以血缘关系把控。”
    “士族门阀的危害你或许不知道,可你身为大明皇子,却必须知道。有空多读读书吧。”
    你……
    马皇后笑着说道:“药师,老四一看书就头疼,难得他喜欢听你讲史,不如你现在跟他说说。这些年,为了给他寻个好先生,我和陛下没少发愁。”
    有皇后的面子在,黄易只能接着介绍:“大汉盛极而亡,是因为士族门阀大肆圈地,世上田亩八成都被士族侵占,百姓全部沦为士族的佃户。”
    “士族的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的。”
    “剩余两成的土地,不仅要养活百姓,还要承担大汉朝廷所有的赋税。百姓没了活路,岂能不反?”
    “曾经有人问过汉末百姓:你们知道张角符水治病是骗人的吗?知道黄巾是反贼吗?”
    “你猜百姓是怎么答的?”
    朱棣摇了摇头,黄易看向了天外,似乎透过时空看到了张角的黄巾起义,“百姓说:我们只想活下去,跟着天公将军至少有口饭吃。”
    这……
    “为了口饭吃,也不能……”
    马皇后喝止了朱棣,“老四!”
    黄易冷哼一声:“民以食为天。饭都没得吃,眼看要饿死了,难道不许百姓站出来反抗?”
    “朝廷养肥了士族,饿死大片百姓。这样的朝廷,还要百姓跪地大喊忠君爱国吗?”
    这个……
    马皇后叹息道:“老四,药师说的没错。你爹当年就是因为没饭吃才反元的。”
    “唉……你出生至今,从未受过饥饿之苦。应该让你多接触贫苦百姓的。”
    黄易嘲笑说道:“很正常,屁股决定脑袋。”
    “当他是平民朱家后人,是元廷反贼的时候,自然会帮百姓说话。”
    “现在他是皇子,站在朝廷皇室的角度,当然开口就是维护自己。”
    你……你大胆!
    朱棣涨红了脸,天下谁人敢如此评价皇室?
    马皇后呵斥道:“老四!药师说的对。我朱家是百姓出身,哪怕如今做了皇族,也不能忘记百姓出身。”
    “就算你父皇在此,他也不敢忘本。”
    “你记住:身为皇室的荣耀是替百姓说话,而不是阻止百姓说真话。”
    朱棣低下了头。
    黄易接着说道:“隋朝大业帝开创的科举制,打破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血脉封锁,给了天下寒门百姓一个机会。单凭这道千秋功业,大业帝杨广就足以青史留名了。”
    说到这里,他不禁想到了一句话:虽然他也是为了巩固皇权,但却真正做到了为后世所有读书人——剑开天门!
    看到朱棣还有不服,黄易冷笑道:“除此之外,他在位期间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哪怕到了六百多年后的大明,也仍在享受着他的恩惠。”
    “拿着人家的好处,却句句叫人昏君、炀帝?民间管这种做法叫做: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
    你……
    朱棣被怼得哑口无言。
    “你推崇汉武帝的军功,可你不知道的是,他征战二十多年,耗尽了大汉三代君王积攒的家底。国内民生凋敝百业凋零,百姓穷困潦倒,病死饿死无数。”
    “所以晚年他才下了罪己诏,后悔自己不该连年征战。强汉自他以后,出现了三代乱政的虚弱局面。”
    “从这方面看,他也没比隋大业帝强多少。大业帝只是运气不好,征战在外,后院起火。”
    “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多处起火反叛,国内士族门阀趁机在背后支持,以报科举之仇。”
    “可惜了,都说他是暴君,他却手软了,没有把屠刀砍向那些把控朝政的士族门阀。”
    马皇后点了点头,“不是他手软,而是无法动手。隋朝杨家也是门阀出身,门阀之间勾连太深,如果杨广动手屠杀士族,会立时激起士族们的反叛,朝堂上八成都是士族门阀。无论成与不成,杨广同样也是败亡的结局。”
    “唉,想要瓦解几百年来形成的士族门阀,仅凭一代人是不够的,他还是太着急了。”
    黄易笑着说道:“义母说的是。以您的学问,何不亲自教他呢?请一帮腐儒入宫,纯属误人子弟。”
    “恕我直言,后宫的事再多,也没有皇子成才重要。”
    马皇后苦笑摇头:“有时候真羡慕你。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那我相夫教子,当然不用聘请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