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定不辱使命!”
王兴朝着姜明珠深深的鞠了一躬,再次替郑州的百姓感谢。
这样的事情,不能只是他知道,一定得让郑州的百姓知道,也让大家知晓,他是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以后郑州的百姓有好日子过了。
过了几日,百姓们的惶恐已经褪去,尤其是城内外都支起来粥米赈济,有不少百姓都快饿死了,刚开始还晓得害怕,但听到有粮食可以吃,什么也顾不得了。
又看到城内张贴的告示,考虑到许多百姓都不识字,有官府的人在一旁不停的解说。
知道的人多了,他们也明白,现在郑国已经被祁国吞并,现在改成了郑州。
郑州现在是祁国的板块,所以他们现在也是祁国人了。
有人在长吁短叹,但也有人高兴的欢呼。
“怎得我们就成了祁国人了,明明我们是郑国人。”
“嘘,别瞎说,不要命了吗?什么话也敢乱说的,当心你这颗脑袋。”
“娘,祁国人和郑国人有什么不同?”
有孩子听了懵懵懂懂的问。
“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咱们哪管得了这么许多上头的事情,只别饿死就是老天爷保佑,如今这日子是越来越苦了。”
“可不是,许多人家都已经卖儿卖女了,这世道哟。”
“看你们这话说的,还是有不同的,光是城里城外这么多帐篷,不都在赈济,凭着身份文牒的,每人每天都能领两碗,再多是不能了。听说这些粮食,都是从大祁的将士嘴里省下来的,要吃饱是不能,为的是让真正没有粮食吃的人不至于饿死。”
“就算现在不饿死,到了冬天 还不一样躲不过去。”
“所以我说不一样呀,若咱们还是郑国子民,莫说寒冷的冬天,便是秋天也难以熬过去了吧,各种税负,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的又有几个。可咱们现在是大祁子民,那就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法?”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吧。大祁的皇上说了,大祁以后将不再有被饿死的百姓,只要勤劳肯干,若是遇到不好的遭遇,还可以到官府去领粮食,暂时度过难关。当然,这粮食不是白给,要还的。可以等你来年种了粮食还,也可以做工抵粮食。”
“切,要还的呀,还以为大祁的官府真有这么好。”
“当然是要还的,不然你想白白得好处不成?官府能借你粮食度过难关已经很难得了,熬不过去得时候,差的就是那么点粮食。何况还可以做工抵粮食,这已经是顶好得了,莫非你听说过其他那个国家得官府能借你粮食。莫说你借官府得粮食,官府不向你征粮就不错了。”
“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确实是这个道理,这年头谁没个困难得时候,大家伙也都难,谁又能借出来,要是官府真的愿意借粮,让没有粮食得人家暂时应付过去,来年再还粮食,好歹能保住一家老小得性命,这已经是活命得恩德了。”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偏偏有人贪心不足,还想白得粮食,你们家的粮食能白给人呀?”
“那当然不能,粮食多精贵的东西。要是那么懒,连做工换粮食都不乐意,那是活该懒死。”
“可不就是了,人官府不但愿意借粮,若是你勤快的,也不用等到来年种了粮食,直接就报名做工,用工钱抵,这样岂不便宜。”
“若是能这样,那当然是桩大好事。
不少人听了这话都心动了。
现在家家户户手头都紧,没什么存粮,要是做工就能换了粮食,谁还能不愿意,怕都抢着要去。”
本来日子快过不下去,大家听得这话,纷纷燃起了希望。
“可这是人祁国,这样的好事怕不能轮到我们,毕竟咱们这儿和祁国不一样。”
听到这话,许多人立刻就泄了气。
说的可不是,他们又不是真正的祁国人,祁国子民才有的待遇,若他们是真的祁国人就好了。
“真希望我们是真正的祁国人,那样就好了。”
不知道谁把自己的心声说了出来。
“可不是,只要能过上好日子,谁还在乎是什么人。”
“说起来,祁国人的日子,那才较好呢,吃饱穿暖算什么,他们种的粮食产量高,每年种的的粮食,除了上交官府,还能留下一大半,到了年节下,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
“你这是吹牛吧,这哪里是祁国人过的日子,分明是神仙过的日子吧。”
“就是,别瞎吹牛了,让人听着怪不是滋味儿的。”
“谁吹牛了,这是真的。我说的话你们不信,那你们去问问那些去祁国走商的掌柜们,祁国人是不是过的这样的日子。”
有去过祁国的客商站出来证实。
“是这样没错,祁国人的日子,是我见过过的最好的,你们不知道我当时那叫一个羡慕。在祁国那边行商做生意,也不用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