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109章 如火如荼

第109章 如火如荼

    书院的诗会竟然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午夜,几人回去的时候,正赶上高潮。
    毕竟天色刚刚暗沉,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最佳时机。
    几人吃饱喝足,也难得参加本次诗会,只要不让他们作诗就行。
    诗会就在书院的道统祠外,这里地方宽敞,无有遮拦,适合大家集会。
    虽然参加乡试的学子不少,但是留下的更多。
    场中零落摆放着一些书案。
    有些放着文房四宝,有些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些放着瓜果糕点,显然是为集会准备的。
    四人中只有王清晨是第一次参加诗会,其他三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兴致并不是很高涨。
    王清晨却是感觉还行,多数学子已经喝得七零八落,看着颇有魏晋遗风。
    虽然现在的酒基本都是浊酒,没有什么度数,但是从下午到现在喝得也真是不少。
    坐了一会王清晨也就没什么兴趣了,和后世的酒局也没什么区别,都是插科打诨吹牛*笔。
    和他想象中的优雅别情,完全不是一回事,虽然也有作诗的。
    但是想要那种一鸣惊人的绝世佳作还是别想了,不过大多数比打油诗好上一点。
    而景阳、孔卓和良朝三兄弟则在一旁趁着烛光,看话本看的津津有味。
    怪不得良朝这么安静,一时还真有些不适应。
    几人坐在末席,天色昏暗,也不引人注目。
    “要不回去明天再看?”
    王清晨提议,这里昏昏暗暗的既没有唱歌,他又喝不了酒水,待着也没什么意思。
    “等等,我快看完了,就剩一点了”景阳说道。
    “马上马上”良朝也是如此。
    不用问,孔卓此时也是目不转睛,三人围着一个烛台,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多么刻苦呢。
    长长的桌案,只有他一个人。
    好像莫名被孤立了。
    说起诗会,他有点想念他的亲朋了。
    不过嵩山县到襄阳县几乎没有商队来往,而官方驿站又不会帮忙传递信笺。
    这也导致王清晨这么长时间也没和亲朋通信。
    想念莫名。
    院中的松柏摇曳,好像打着节拍,明月高悬,家在南边。
    王清晨闲着无事,回讲堂取来自己的竹笛,他突然想要吹奏一曲。
    或许是吹给远方的家人。
    轻快的笛声响起,场中渐渐安静下来,就连风声都有所遮掩。
    轻快中带着的温暖的思乡之情弥漫而来。
    王清晨最喜欢里边的那句“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歌词温暖治愈,歌曲轻松轻快。
    此曲也是他前世最熟悉的曲子,现在能够完整吹奏出来已经难得。
    “这是什么曲子?”
    或许相比于诗词,音乐更能感染人,不知何时,景阳三人的注意力都倾注了过来。
    场中也阴恻恻的无数道目光明亮,显然不少人都在关注这边的动静。
    “不好,回去说”出完风头,王清晨便溜了,徒留现场众人回味。
    王清晨不知道的是,他走之后,各位学子便搬出了自己的乐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开始了演奏。
    甚至夜间的虫子都不再焦躁了。
    直至月上柳梢头。
    八月的书院生活,几人过得相对轻松一些,虽然没吃上中秋的月饼,但是他们却吃上了不少本地的柿子。
    书院后边和嵩山之上就有不少柿子,书院号召大家多摘一些。
    饭堂会将烂柿子酿醋,好柿子酿酒,这也是书院的传统。
    这也算是书院学子的课外任务。
    柿子酒书院夫子很是喜欢,不仅因为口感绵软,更因为其色朱润金黄,酒香浓郁,甜酸适合,很受好评。
    几人自然不是主力,他们多负责吃,顺便帮忙捡拾。
    期间也会碰到很多村民,毕竟靠山吃山。
    八月是丰收月
    书院也有不少地块,他们的课业不多,但是农课却不少。
    一群身居秀才功名的儒生,弯腰收割高粱、糜子、大豆等,都司空见惯。
    同样他们也不是主力,只要在田埂边伺候一下年老的夫子,顺便搭把手就行。
    和他在郑氏山庄的时候别无二致。
    书院的耕地面积不少,书院中的学子大半都是富家,如王清晨这般出自寒门的并不多。
    所以进度并不算快,好在人数够多。
    所以效率还是可以的。
    就连山长八十余岁高龄都戴着草帽想要出一份力,这可把一众学子和夫子都吓坏了。
    这要是累着了山长,可就是罪过了。
    好在此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众人也有应对之法,那就是让其参与到晒场的看护之中。
    而王清晨四人在旁边伺候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也是创造机会让山长给几人拔拔高,万一真遇上国子监的挑衅,他们几人总有应对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