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巧妮则是在想,太好了,可以通过这些书籍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个世界了。虽然这都是几十年前收集的书籍了,可这总比在镇子上道听途说来的全面。
因为这些书籍,他们去府城的时间又往后延长了不少,至少他们要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要保证他们到时候与人交谈,能言之有物,需要在任何细节都展现出隐士的特质。
更何况,现在已经开春了。他们翻好的荒地,也该播种了。因为是荒地,他们还从山林里搜集到了许多的腐土,和荒地原有的贫瘠土壤混合翻到一起。
还真别说,这练武之人的身体,就是好,翻起地来,丝毫不费劲儿。他们花了五天的时间,在整个老虎崖开出来三十多亩的荒地。
只是因为到底是在山上,能连成片的地并不多。只能东一片西一片。上边一块,下边一块。
因为是荒地,并没有养熟土地呢,只能春种秋收,没有种冬小麦,也是因为这里每年都大雪封山,担心小麦会过不了冬。
况且之前张大山都没种过地,都是用猎物换粮食。而王巧妮嫁过来时,已经十一月了,就算是当时开荒,也来不及了啊。
小麦大概种了小十亩,因地形都不规格,不像平原上的土地那样方方正正的,大概种了十亩左右。是种在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土地上,是原先土质较多的山坡。
原先是些灌木丛,因为要开荒种地,把灌木丛给砍伐了。根部也都挖掘了出来。这块地附近有个小泉眼,浇水很方便。只不过这里因为靠近泉眼,会有野兔之类的出没。到时候多设计个陷阱套子,避免嚯嚯庄稼。
还种了五亩的燕麦,五亩的高粱。虽然不好吃,可毕竟不挑地。荞麦也种了两亩,作为一个北方人,谁没吃过荞麦灌肠呢,又有几个没睡过荞麦皮枕头呢。
剩下的十来亩全部种的豆子,黄豆种的最多,一来黄豆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再一个,黄豆可以肥地。其次便是绿豆,绿豆不光解暑,还能做成粉条粉丝。豌豆红豆也种了一些。
还有一把花生种子,见缝插针的种在了各个角落的小块地里。不是说明朝传过来的吗,现在的时间线才相当于宋朝。浙江遗址那里不是发现了花生吗,再说了,都蝴蝶掉一个大一统王朝了,结束乱世的皇帝都换人了,有些不一样的作物,不也很正常吗。
还在一些树荫里种了些爬藤类的瓜类,比如黄瓜丝瓜葫芦之类的。可惜在镇子上没有找到南瓜的种子,据说这时候东南沿海已经有人种植了。
院子里的菜地上种了茄子,不是西红柿那个番茄,是大茄子。还有一些豆角,是扁豆和刀豆,这时候还没有长豆角。又种了几畦的韭菜,菠菜也种了一些。沿着院墙,种了几棵冬瓜,要知道冬瓜可是好东西,不光冬瓜皮可以入药。冬瓜还耐储存,晒成干菜,冬天可以炖肉吃。就是做成蜜饯,也是不错的零嘴。
说真的,他们种完老虎崖上开垦的这些荒地,还有些意犹未尽。可老虎崖上已经被他们开垦的差不多了,总不能大范围砍伐树木,就为了得到种植的土地吧。
他们把目光看向了老虎崖和老鹰岭中间的大豁谷。这个大豁谷北半段虽然石块太多,也没有什么泥土。
可要是把石块移走,再把其他地方的树林里的腐土弄过来,一点点的改造,总能有可以种植的一天,到时候,就能收获几十亩的水田。
不过,这是个愚公移山式的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需要他们在空闲时间,慢慢修整这大豁谷的乱石滩。
乱石滩的石头搜集起来也不浪费,普通石块,直接用在浅水湾的码头建设上。水晶石直接留着打磨加工当玻璃用,不论是做照镜子,还是做烛台灯罩,都是很好的。
至于过于碎小的水晶,则是和之前打磨下来的边角料放到一起,有机会把它们高温融在一起,做成石英玻璃。
别看在现在水晶制成石英玻璃就不值钱了,可是古代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不论是制作石英玻璃,还是打造一些金属器具,都需要去府城买些东西做准备,自己直接建造,还不够费事的。反正又不是起兵造反,需要太多的铁器,需要做个小高炉。
他们只要有个铁匠铺子的行头,能敲敲打打,熔炼个东西就行。不至于弄那么大的动静,让人以为要造反。
造船的木头,他们早已经准备好了。因为之前在山洞建造木屋的时候,原先存下的木头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在开荒之前,他们专门挑着适合开荒的位置,砍伐了十几棵大树,现在也差不多可以凑合用了。
要是他们没有准备打造隐士的人设时。顶多做一个八九米长的小船,中间建一个可以住人的小屋。
现在都成隐士了,得把这个设计再升级一下。所以他们做成了一条十几米长五六米宽的船只,中间依然是可以居住的屋子。前边加了个棚子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坐在这里饮茶观景。后半部分,加上了风帆,可以利用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