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1982从香江开始 > 第130章 局势

第130章 局势

    张国容的第一部电影是部三级片《红楼春上春》,现在还时不时会出现在翟远的录像厅里。
    吴思远给了他六千多块片酬,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价格。
    短短五年光景,张国容已经小有名气,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
    “以前我拍戏太滥了,为了赚钱接了很多不喜欢的戏,所以现在我宁愿提高片酬,提前看剧本,方便拍到更好的戏。”
    翟远和张国容摒退外人,在会议室里讨价还价了半晌。
    最终商定的价格是四十万一部戏,月薪八千。
    此时一个走位武师的价格,保底一百块一天,有对白多加五十。
    一个龙虎武师的价格,保底三百块一天,加上各种危险动作一天能破千。
    张国容要价比以前高很多,去年他拍那部《烈火青春》片酬只有十万块不到,而且还收不到尾款。
    但作为歌手,他的盈利点在演唱会上面。
    通常他在宝岛一千五百人的场馆里,开场演唱会,就能赚出来一部电影的片酬。
    而一旦签了翟远的九一娱乐,就相当于放弃在宝岛开演唱会的机会,包括唱片发行。
    所以这个钱必须得由翟远补上。
    “我帮你写几首歌,能不能再便宜点?”
    翟远心中打着算盘,想用他的成名曲抵他的片酬。
    “你不要以为芳姐没有跟过来,就想坑我。”
    张国容低头看着桌上《英雄本色》的剧本,嘴里说道:“阿哥我78年就入行,三级片都拍过,靓仔你还嫩了点。”
    “你有没有听过onica?”翟远沉默片刻,突然问道。
    “哪个onica?”张国容抬头好奇的看了他一眼。
    十分钟之后,张国容的片酬降到二十万。
    前提是翟远每年都要写出来两首他满意的歌。
    翟远无所谓,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于是就这样,张国容便有了第一家电影公司的经纪约。
    他未来十部电影,九一娱乐公司以二十万的价格全部买断。
    …………
    七十年代初,香江有家养老院的老人,经常看见邵毅夫乘坐那辆名贵的劳斯莱斯从门口经过。
    于是养老院冒昧给六叔写信,希望他积德行善,捐一笔善款,之后就收到了邵六叔寄来的五百块港币支票。
    区区五百块,让养老院一方觉得被羞辱,便把支票原路退回,还主动将这件事散布出去,从此坐实了邵六叔铁公鸡的身份,惹得不少人嘲笑。
    或许是为了挽回声誉,六叔第二年就成立了邵氏基金会,开始致力于本土的慈善事业,可惜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所有人又把关注点聚焦到他对待员工孤寒苛刻的一面,铁公鸡的传言不减反增。
    而此时,这位身背众多谐趣轶闻的影坛霸主,正在清水湾大厦的住所里接受采访。
    身形单薄、脸庞消瘦,天庭高耸、脖颈如鹤。
    七十六岁的邵毅夫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披着件朴素的蓝布外套,面对镜头时侃侃而谈。
    采访他的媒体是《电影双周刊》。
    去年这家杂志推动主办了第一届金像奖,但知名度不高,所以今年除了邀请星岛报业,更希望有邵氏的加入,联合主办第二届颁奖典礼。
    “六叔,据我们了解,七十年代之后,邵氏已经很少聘用东洋导演?”
    《双周刊》的老板之一施求义将录音机摆在桌上,想通过聊电影的方式跟邵毅夫拉近关系。
    邵毅夫笑呵呵点头,一团和气:“当初聘用东洋导演,亦都是看中他们电影业发达,但是后来我们的人通过给东洋导演做助理,也都成为出色的导演,比如桂冶洪、徐增红这一批,而且秦平、郑佩佩他们这些演员也从东洋演艺学校留学归来,便不必再依靠东洋仔。”
    施求义见邵毅夫侃侃而谈的模样,心中松了口气,知道选对了话题。
    于是接着拍马屁道:“的确是这样,当年香江上映过很多东洋电影,逐渐就只剩邵氏一家,请问六叔你对东洋电影有什么看法?”
    邵毅夫想了想,说:“过去东洋片经常被我们选做十大外国电影,五社英雄、渡边佑介和野村芳太郎这些东洋仔很收欢迎,当年最卖座的就是武士道电影,不过后来我们自己开始拍《独臂刀》系列,东洋仔那一套就逐渐失去市场。”
    施求义低头翻了下问题本,接着问道:“除了邵氏挤压了东洋电影的生存空间,你觉得东洋电影在香江走下坡路,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这个问题让邵毅夫沉默了十几秒,才缓缓给出回答:“我现在虽然将重心转移到电视剧发展上面,但放眼电影圈,仍觉得这不是一个良好的现象,邵氏当年能成功就是吸收海外先进的创作经验,现在市场在故步自封,不利于发展。”
    施求义猛地抬头,眼中流露出惊诧之色。
    只想做一次普通的访问,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我一年到头都难得接受一次访问,难得你找上门,就麻烦双周刊将我的话报道出去,艺术创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