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峰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一份最新的训练报告推给马克。报告上,芬恩的各项技术指标依旧完美地落在“优秀”区间,决策分析一栏则清晰地标注着“高度依赖预设指令库,自主决策能力未见显著提升”。
马克快速翻看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复杂。他放下报告,看向林峰,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感慨:“教练…好的运动员,是该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点固执的。像施耐德,像…周子轩(他提起这个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们都有自己的‘魂’。芬恩…他太‘正确’了,像一台完美的机器。这样打球,成绩不会差,稳定,能进八强、四强…但是…”马克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但是想站到最顶峰?想在世界大赛的决赛场上,面对最强的对手、最疯狂的压力时,还能爆发出超越‘正确’的东西?我…觉得很难。”
马克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精准地捅进了林峰心中那个最深的锁孔。这正是林峰日夜焦虑的核心——芬恩的“完美”是他的护甲,也是他无法登顶的桎梏。他能稳定输出“优秀”,却无法在需要“伟大”的时刻,打破自己的程序,释放出足以扭转乾坤的、属于他自己的“灵魂之力”。
“是很难。”林峰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马克,你说得对。顶尖的赛场,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执行力。需要的是在绝境中,敢于偏离轨道,打出一板连自己教练都想不到的‘错误’球的勇气和本能。芬恩…他缺的就是这个‘魂’。而我…”林峰冰封的脸上罕见地浮现出一丝深刻的疲惫和迷茫,“我找不到那把能打开他这把锁的钥匙。”
办公室内陷入沉默。马克看着眼前这位以铁腕和冷酷著称的传奇教练,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巨大压力和那份深沉的无力感。芬恩·施密特,这块由“完美顺境”浇筑而成的光滑顽石,成了林峰执教生涯中一道看似无解的难题。窗外,慕尼黑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训练馆内那令人窒息的僵局,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