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末从军行 > 第242章 入营

第242章 入营

    盖寓的话,说到了李克用的心头,陈从进坚守营寨,死守不出的话,那他肯定不能在这里久耗下去。
    沙陀主力骑兵都在自己手上,父亲守振武军已经是勉力维持,麟州折家已经有投靠朝廷的迹象,天德军也在向中受降城方向逼近。
    草原上赫连部,契芯部也在持续的骚扰胜州云中一带,李国昌的压力也很大,前些日子已经催促李克用,希望让其遣些兵马,驰援胜州。
    时间,不在李克用身上,所以,李克用才急着解蔚州之围,若是能和陈从进密谈休战,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盖寓随后又表示,即便相商无果,也能探查到陈从进的口风,看看此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听完盖寓的话后,李克用略一沉吟,随即同意了盖寓的建议,至于陈从进有没有可能把盖寓扣下来,或是杀掉,这个可能几乎等于无。
    且不提盖寓此时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便是有名,扣杀使者这顶臭名声的帽子,想来陈从进也是不想戴的,再说了,陈从进和李克用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不久后,盖寓轻骑简从,不携兵刃,抵至大营外。
    数十名随扈被留在营外,只有盖寓一人入得军营,盖寓入营后,迎面便是凛冽如刀的军阵肃杀之气。
    盖寓行至营中,忽有巡营军正率众缓步而过,整齐踏步的声音,再加上甲胄摩擦声,这些士卒腰背挺直,眼神锐利,一举一动,无不在诉说着,这是一支精锐勇悍军队。
    盖寓不知道这是陈从进故意释放的信号,还是幽州军皆是如此,但无论如何,盖寓也知道,幽州军镇守北疆,其战力一直就没弱过。
    仅以目测,盖寓在心底认为,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质量,若是正面对决,李克用怕也很难击败幽州军,所以,盖寓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说服陈从进,止戈罢战。
    入帐前,盖寓被军卒好一顿搜身,虽然粗暴了些,但盖寓却依然是面不改色,毫无怨气。
    进入帐中,陈从进见盖寓衣裳不整,笑道:“使者勿怪,从军征战,当以小心戒备为上。”
    盖寓闻言,正色道:“大帅此言谬矣,昔者,曹沫执匕劫桓公于坛上,专诸鱼肠刺吴王于炙鼎,豫让吞炭漆身谋赵襄子,要离断臂焚家刺庆忌。
    春秋以降,刺客横行,五步喋血之事,史不绝书,今两军交战,安能不防,由此可见,大帅治军之严,令在下心悦诚服。”
    陈从进听后,颇感诧异,此人条理清晰,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于是好奇的问了问使者的名字。
    盖寓回道:“在下姓盖名寓,蔚州人氏,祖父三代皆为蔚州衙将。”
    “盖寓”陈从进喃喃自语道,这个名字,好像有一点点的熟悉感。
    听闻其是蔚州人氏,陈从进有些了然,李克用担任过蔚州刺史,那此人一定是那个时期投靠的李克用。
    对于名人,陈从进觉得,贤才易得,缺的只是发现贤才的野心,其实以陈从进治幽州的经验来看,陶师琯,萧郗等人,随着经验的丰富,其治理地方的才能,也未必逊色于他人。
    这时,陈从进笑道:“盖先生此次前来,可有何事?”
    见转入正题,盖寓正色说道:“大帅据幽州以自专,卢龙乃强藩,历来便受朝廷忌惮,今若与大同军鏖战于野,纵使胜之,亦必师老兵疲,府库虚竭。
    彼时朝廷若以移镇之名,迫大帅离镇,若拒之,则遣诸道之师压境,大帅将何以御之?大帅,自古有云,鹬蚌相争,徒使他人坐收渔利!”
    陈从进闻言,哈哈一笑,道:“盖先生果然好口才,只是大军南下,所耗颇大,仅以口舌之利,便想让某全师而退,那先生却是想的简单了。”
    盖寓听后有些哑然,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已经是遍搜府库,仍有不足,没看李克用连续侵袭析代二州,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要掠夺钱粮。
    自身钱粮都不足用了,哪来多余的钱帛来喂饱数万幽州军。
    盖寓沉吟许久,又道:“不知大帅,有何条件,方可使两军免于兵戈?”
    “简单,将蔚州交于本帅,则此番出兵,对朝廷便有了交代,钱粮财帛,本帅自取之,便不用你家军使操心了。”
    这个要求,李克用根本不可能接受,若是能接受,他就不用驱兵而来,解蔚州之围了。
    筹码太少,根本不足以打动陈从进,盖寓有些无奈,这些军头只注重实利,仅靠口舌,确实很难。
    盖寓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大帅,我家军使只要抗住了河东军,时间一久,朝廷自会下诏承认,日后幽州大同振武三镇,必然同气连枝,若是为敌,对幽州,也未必是件好事啊!”
    对于这话,陈从进心中嗤之以鼻,当年河朔三镇也是同气连枝,但到了现在,三镇不也是互相看不顺眼,况且李克用此人,陈从进也并不是很相信他的承诺。
    “朝廷有令,诸镇共讨,盖先生在本帅面前说这些,并无用处,还不如回去劝说李克用,让他接受朝廷的调令,则战事立休,天下复归安宁。”
    这种口水话,已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