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高飞站在客厅中央,指尖划过智能屏上滚动的评论,屏幕边缘的金属边框反射着柔和的光线。
屏幕里正循环播放《星际穿越》的终极预告片。
黑洞边缘的吸积盘如同燃烧的光环,每一缕光带都在缓慢流动,宇航员在零重力环境下翻转的身影轻盈而坚定,宇航服表面的反光随着动作不断变化,正是他饰演的库珀。
“邓哥,您看这转发量,已经破三千万了!”经纪人小周举着手机冲进来,额前的碎发因为跑动微微汗湿。
屏幕上的热搜词条#邓高飞星际穿越#后面跟着鲜红的“爆”字,数字还在不断跳动。
“海外论坛都在讨论您那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有博主逐字分析您的语气停顿,说‘这台词功底,不愧是谭越选中的人’,下面附和的评论都过万了。”
邓高飞的目光停留在预告片结尾的演职员表上,“主演:邓高飞”几个字被星光特效环绕,字体随着宇宙背景缓缓旋转。
他想起一年前,自己还在小剧场跑龙套,那个剧场的舞台地板有些松动,每次踩上去都会发出吱呀的声响,手机里存着的信息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收到的回复也只是“您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
试镜那天,他在璀璨娱乐总部的走廊里看到了谭越的作品墙。
《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海报被装裱在深色相框里,海报上的监狱铁丝网仿佛能透出冰冷的气息。
《泰坦尼克号》的片场花絮照里,谭越正蹲在冰面布景前和演员说戏,脸上沾着些许人造雪花。
《阿甘正传》的道具跑鞋旁边放着一张照片,是电影里阿甘奔跑时的经典画面
……
每一部都在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被不同国家的观众反复解读,成为跨越文化的共同记忆。
“谭总说,您身上有种‘被时光打磨过的韧性’。”
小周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
智能屏上开始播放谭越接受采访的片段。
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邓高飞?
谭越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坐在堆满书籍的书架前,笑着说:“好演员就像深埋的钻石,需要有人拂去上面的尘埃,我只是碰巧挖到了而已。”
拍摄时的记忆突然涌来。
为了模拟宇航员的失重感他在水下吊威亚练了整整两个月,每次从水里出来,身上的皮肤都被泡得发白。
为了一句台词的语气,谭越陪着他在录音棚待到凌晨三点,反复比对《阿甘正传》里那种朴素却坚定的表演节奏,连录音师都打趣说“你们俩比科学家研究数据还较真”。
“邓哥,有个导演想要找您拍戏。”
邓高飞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璀璨娱乐总部的玻璃幕墙。
“等电影上映再说吧。”
邓高飞继续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剧本封面,布料的纹理带着细微的触感,“谭总说,作品才是演员最好的名片,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
这时,智能屏突然推送一条新闻:《好莱坞名导巴特利特?科林新片定档元旦,全球同步上映》。
标题用加粗的黑色字体显示,格外醒目。
邓高飞的眼神沉了沉。
小周已经紧张地点开详情页,手指滑动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他居然选了和我们同一天!这明摆着是冲着《星际穿越》来的啊,您看这宣传语,‘年度最硬核科幻巨制’,这不是针对我们是什么?”
......
洛杉矶的日落将太平洋染成熔金,海面波光粼粼,像铺满了无数碎钻。
巴特利特?科林站在马里布海滩的别墅露台上,手里捏着一杯冰镇威士忌,冰块在杯中缓慢融化,发出细微的声响。
助理刚把《星际穿越》的预告片投映在巨大的水幕上,黑洞吞噬光线的特效在浪花上破碎又重组,像一场流动的幻梦,随着海浪的起伏不断变幻形态。
“切了吧。”科林不耐烦地挥手,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烦躁,水幕瞬间暗下来,只剩下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规律而单调。
“谭越这几年的作品影响力太惊人了。”助理递过来一份报表,纸张微微发颤,上面罗列着谭越的作品列表——《肖申克的救赎》被二十多个国家的电影学院列为教材,教授们在课堂上分析其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
科林将酒杯重重放在栏杆上,酒液溅在昂贵的休闲裤上,留下深色的痕迹,却毫不在意。
“《肖申克的救赎》复刻监狱片的经典框架,不过是加了点东方人的隐忍;《泰坦尼克号》靠灾难场面博取同情,爱情故事老套得掉牙;《教父》更是直接借鉴黑帮片的叙事逻辑——他懂什么叫原创性突破?不过是运气好,赶上了市场需要新鲜面孔的时候。”
助理小心翼翼地说:“可《星际穿越》的特效团队……听说用了全新的引力模型,连 nasa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