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从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后;
紧接着,民国大师闻一多先生也称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人们才发现此诗的文学艺术价值。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与国人的审美变化有关。
过去求精求短,文人墨客都追求传世精品,字斟句酌,一字千金,字字精品;
而现在则贪大求洋,喜欢长的,挂在书房或者办公室很豪气。
哈哈,我是乱说了。
其实是因为后来人们的阅读欲望更加丰富了。
短篇已经不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喜欢长篇……
不过,看这书写的痕迹,似乎是与前面那画壁画的是同一个人。”
“你的说法也有一些道理。”
弘云法师点点头,说,“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辽阔,更宁静的境界……”
我知道,他说的,正是当年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评价。
他看着那首诗,反复吟哦着这句话,过了好一会,才又移步前行。
再往前,石壁上便再没看到画或字。
连那两个尼德霍格会的人也没有看到,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已经看出来,弘云法师原来并没有想要走这条路的,自从看到了他们和壁画,才临时改变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