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整个辽东大地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
自从王琦一战定乾坤,将后金主力消灭之后,大明于辽东的威势骤起,从山海关到辽河,每一个大明兵卒都知道王琦将要在半年之内再次出兵,光复整个辽东,所有百姓都知道他们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回到自己祖辈所生存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王琦的命令,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王琦在,则辽东必克,后金必败!
同时,大明辽东的官僚体系,不论文官,不分上下,皆是摩拳擦掌,跃跃越试,皆有一股子立功之心,仿佛在王琦的带领下,建立一个个原本不可能的功勋,书写一场场原本并可能的胜利,都是理所应当,都是水到渠成的。
只要跟随王琦!
可为什么是单独写了一本奏疏呢?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辽东一战,便是青云直上。
“封秦二宝为辽东指挥使同知,加授奉国将军,节制广宁诸卫所人马”
而大多数最近来到宁远城准备参加后续战事的川兵、浙兵等也是羡慕嫉妒不已,大多数人都觉得,只要王琦在,其余兵马换了他们,也能一样取得胜利!
庭院中,有资格在此受封的不多,满打满算十人而已。
但凡辽东参战的诸官都到场了,就算是在床上浑身绷带的依然被抬着来到现场,毕竟受封于朝廷,此事可说世代荣勋了。
“浙兵,川兵,山西道,陕西道,山东道,一时间全都汇聚宁远城,有矛盾才是正常的,想来分功劳,也没问题,”王琦靠坐椅子上,对于熊廷弼的担心好似全不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王琦”王体乾动了动有些干咳的喉咙,轻轻呼出一口气:“为琅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加散阶正一品光禄大夫,勋加从一品上柱国,再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武英殿殿阁大学士,军国大事皆可参议,特允入内阁行走.”
只道是从来王侯不可求,只需三战定社稷。
熊廷弼正在和王琦对坐饮茶。
“臣等职责所在,不敢居功!”熊廷弼带着诸官再次一拜,王琦也是依礼而拜。
看着熊廷弼如此急切的模样,王琦摸了摸手中温热的茶盏,只能道一声:“走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宁远大捷,扶社稷倾危而振奋天下臣民,灭后金气焰而扬我朝廷之威名,诸臣立百年未有之奇功,辽东数十年乱局一朝平定,我百万万臣民作一奋,扫虎狼,定乾坤.”
“琅国公王琦见旨之后,即刻回京,朝野军国大事,皆赖卿回京共商,其余辽东事,皆由余人接手处理后续.朕切盼卿归,切盼。”
此次被朝廷派来辽东宣读旨意,核定战果,监察视军的,仍然是老熟人,内宫大珰王体乾。
在众人的殷切目光中,王体乾终于接过了最后一封旨意。
不多时,宁远城外十余里,官道上已经是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无数百姓和军卒已经接到消息,提前来此观礼了。
“可有解法?”熊廷弼身子一倾,一脸严肃。
从此以后,便是琅国公,王琦。
半晌之后,一番辞让,中使使仪仗终于缓缓进城。
按照吉时推算,下午申时左右,中使王体乾带着旨意在众人簇拥中,来到府衙庭院。
“待辽东事毕,臣自会回京,向陛下亲礼!”
王琦脸上带着客套的笑意,回了一礼。
“辽东经略熊廷弼率辽东诸官,臣等恭迎圣旨!恭迎中使到来!”
“定远侯?”熊廷弼一脸的疑惑。
“王公公,好久不见了,”王琦对王体乾倒是有些好感,毕竟北入科尔沁之时,便是其人力排众议,让王琦带兵北上,才有了后来皇太极伏诛的故事。
“为琅国公贺!”
看众人站了起来,王体乾走上前去,逐一问候诸人,最后脚步定在王琦面前,躬身一礼:“奴才拜见定远侯!”
“特封晋封辽东经略熊廷弼为辽东督师、散阶从一品光禄大夫,勋阶柱国,进太子少师、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内阁行走”
庭院内外,无数的军卒百姓皆是高声呼喝,为王琦贺喜。
熊廷弼坐在王琦对面,一脸担忧的看着对面悠哉品茶的王琦。
“定远侯,最近汇聚于宁远城的兵马太多,尤其浙江兵,川兵之间颇有摩擦,两方已经分别安置东西侧营地,可是还有一些暗地里的斗气和冲突,使得相互敌视颇深.另山陕兵军纪太差,与当地百姓之间动辄摩擦,昨天还在城南聚众斗殴,强占百姓屋舍,还打伤了前去劝和的里长,最后元素赶去,才让人制止了那群无法无天的兵痞.老夫担心,再这样下去,恐怕人心不安啊!”
“定远侯你这,”熊廷弼语气颇有无奈。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一封封旨意下去,便是一个个勋臣高门自辽东崛起的开始,从王琦声名煊赫开始,无数人眼红辽东战功,便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