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满唐华彩 > 第204章 天宝文萃

第204章 天宝文萃

  ~~
    “诗家夫子王江宁,王夫子刊我的诗了!”
    年轻书生狂笑着,不再回答那些路人,自扬长而去。
    这句话有些不合礼数,薛白却说得很真诚。
    朱雀大街上,有一衣着朴素的年轻书生高高扬起手里的报纸,疯了一般地喊道:“我的诗终于有人看到了!”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诗题赫然是《嘲李林甫》。
    他才不希望让人误会是他贬谪了王昌龄,连忙避了。
    李隆基笑着摇头不已,把手里的报纸拍在御案上,意犹未尽,既觉得不能放任如此薛白以及刊报院的行事,又觉无伤大雅,反而有些意趣。
    他知道就是这两份不起眼的报纸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份让他立志,一份给了他一个苦苦追寻却不可得的展示才华的机会。
    当然,眼下他也只敢悄悄想一想而已,更重要的还是一点点掌握更多的权力。
    “待到那时,我大概也得迁官了。”薛白道。
    “谢丈人资助我参加秋闱贡试,我定勤学苦读,不负丈人厚望!”
    说话间,把手里的牌推出去,李隆基不看牌桌,而是瞥了一眼斗鸡场上,押了王准调教的那只斗鸡。
    后方的院内一片繁忙,也不知是在做什么。
    “鄙人康乐,乃是长家康记商行的管事,我家阿郎读了郎君的诗,十分仰慕,想邀郎君到家中赴宴,不知可否?”
    他则依旧带了几份报纸,进宫觐见。
    再看诗评,把这诗的水准批驳得一塌糊涂,称“不可称之为诗”。
    最后,则是评诗者留了一句总评。
    因此事,杜有邻都有些不太想在吏部待了,权柄全是官长的,一天到晚尽是些担罪责的事。
    达奚珣特意把杜有邻喊到公房中,叱责了一顿。
    “老夫与你说的还算话。”陈希烈笑道:“待邸刊院官职设立,本相当为你举荐。”
    “怎么?想迁任秘书省了?”陈希烈忽然从走廊过来,招了招手。
    “右相之所以让王昌龄迁官,因他不矜细行,不适合在江宁为县丞罢了。”达奚珣道:“但为著作郎,这是适合的。”
    李隆基确实是宽厚的,几次被王昌龄指代为“汉武帝”“汉成帝”来抱怨了,依旧不生气。
    “少冢宰息怒,下官已将贬迁文书送往江宁……”
    李隆基挥挥手,道:“朕不与他计较。”
    “是,龙标县虽贫瘠荒芜……毕竟还是去当官。”杜有邻递过文书,说不下去,问道:“薛郎呢?”
    “回陛下,我是认为王大兄有才华,适合操刀此事,才请国舅为他谋官。”薛白道:“此为知人善任吧?”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陈希烈又道:“老夫先走,你再慢慢办差。”
    陈希烈这才想起来,薛白如今也是有兼职的人了,对这竖子也无可奈何。
    “相逢意气为君饮,王维的诗不错。”李隆基道:“王昌龄……年岁大了以后怨气太重,春怨秋怨闺怨长信怨,呵,渐渐还不如李白。”
    “对对,快买吧。”
    “回陛下,不是。”薛白应道:“这些诗作都是王昌龄筛选的,诗评也都是他写的,圣人看版头的署笔便知。”
    总比一天到晚把他比作汉武帝、汉成帝要好。
    “喏。”
    长安城北贵南贱,昌乐坊住的都是贫苦之人,每年各地的流民若能到长安,常常会聚集在这附近,等着卖身为奴。
    “可要不了这么多。”
    “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忆念千张纸,心藏万卷书!”
    被这般轻叱了一句,杨銛不敢多言此事,认真打牌。
    今日也只是不答应杨銛给王昌龄迁官的要求罢了。
    他希望由此开始,王昌龄能免于原本的命运。
    “听谁说的?”
    除了感谢他的丈人,到了婚房,叶平首先把怀里的两份报纸放好,以免一会压坏了。
    心中这般想着,陈希烈本以为李林甫会给薛白一点厉害瞧瞧。没想到,等了多日,右相府竟是毫无动静。
    王昌龄才被调回长安没几日,却又被贬到龙标县了。
    “多谢左相。”杜有邻道:“下官已与薛白说过了,他大概也是同意的,若能给他一个好的畿县官职。”
    直到下一首诗映入他的的眼帘。
    这诗太过奇特,且恰好很符合李隆基的经历与喜好,甚至让他低声念了出来,之后赞不绝口。
    小童见船已远去,连忙用报纸包了多出的钱币,往那船上掷去,正好砸到那中年男子。
    只是远远地忽有歌声响起,歌声悲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今天也写了1万多字,求月票,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