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余灵珠没有受过这些教育。
这个世道教的是她恭谦温顺,没有教一个女人如何去当家做主人——余灵珠不具备开拓守成的魄力。
真是可惜。
赵福生暗叹了一声。
她是真的怜悯余灵珠,既遗憾于她的驭鬼能力不是用来侦办鬼案,造福大汉百姓,自己做一番事业,却用来成为庇护常家的后台;也怜悯于她遭遇,颠沛流离。
赵福生甚至可以想像得到,戏班子出事的契机恰到好处,一班人被关押入大牢后,兴许避免了余灵珠沦落娼门的惨境,当她以为必死无疑时,得到常家人的相救,她那时受戏班影响,义气为先,也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
这些事情里余灵珠有错,可她的错不是首要的。
赵福生从这一桩事件里,能看到她的悲苦,看到她的惊恐、无奈,也能看到她受限于这个时代环境的无能为力。
余灵珠怔怔的盯着她看。
两人眼神交流,没有说话,却又胜过千言万语。
余灵珠感慨万千,她竟然觉得自己这一刻受到了深深的理解,接着又心生疲惫与委屈。
“不说这些了。”
赵福生摇头:
“接着再说常老太太的丧事。”
余灵珠内心受到了抚慰,整个人立马平和了许多,她吸了一下鼻子,强忍内心酸涩:
“我记忆有些混乱,但是当时大嫂说,商议完后,将老太太不外葬。”
因赵福生对她的理解,令她再度抑制不住的生出想要报答赵福生的念头——她性格中义气为先,恩怨分明的一面再度占据上风。
此时余灵珠只知道赵福生格外重视武清郡鬼案,也在意细节,她恨不能立即回想出当年的点点滴滴,以报答赵福生理解并怜悯自己苦难的恩情。
“我想想、我想想——”
她慌忙的道,并不自觉的伸手敲击自己的脑子。
见此情景,孟婆不由愣了一愣。
武清郡的鬼祸,祸源就在余灵珠的身上,赵福生先前大声指出余灵珠问题,可末了又说不能全部怪她。
孟婆最初百思不得其解,此时见余灵珠焦急忙慌的样子,又隐约明悟几分。
“当时那风水先生说,常家祖宅是上佳的养坟之地。”
余灵珠想了半晌,终于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几十年前的事,竟一下想起了一些细节:
“常家的祖宅在武清郡城北的一个巷子胡同中,早前是跟人合居的一个大院,偏居一角,后来发达了,那一块儿便被常家全占了下来,同住的居民一起迁去了其他地方。”
她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因记忆力突然变好而有些兴奋:
“一共上千亩地,全划下来了,修成了园林,本来准备修成别苑,安置两个哥哥的内室,后来经商议,还是决定修成祖坟,将老太太安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