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 第3章 李氏旧威(四千大章)

第3章 李氏旧威(四千大章)

    第3章李氏旧威(四千大章)
    “不要乱,大家不要乱。”
    车天翔毕竟是内宫混上来的,城府和见识都是有的,只是胆子小得很。
    他也知道,这种时候越是怂越可能没命。
    于是壮着胆子上前,摊开手安抚即将炸锅的关宁军。
    “咱家只是来传旨的,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别找咱家呀!”
    车天翔有些失了分寸,这番话多少有些大逆不道了。
    不过在这种时候,倒也无伤大雅了。
    这话根本传不到崇祯的耳朵里,此时军营内十分嘈杂,就连站在他身旁的北镇抚司指挥使都听不清楚他说了些什么,更别提那些关宁军士卒了。
    “发军饷!”
    “还有战后斩首的赏赐呢?”
    而且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关宁军虽然闹得凶,但出来喊的基本都是大头兵,关宁军的主要将领到现在还没一个露面的。
    “如今事已非我等所能掌控,何不借李氏旧威,平定此祸?”
    关宁军不像细皮嫩肉的京营子弟,都是精壮的汉子,个顶个的大老粗。
    这不可能是巧合,只会是提前商量好的。
    宋付闻言眼珠一转,觉得倒是这个理。
    李顺祖的衣服很好认,在场的众多锦衣卫都是身着华丽锦服,只有他是身着便衣。
    这个狗东西,还真是睚眦必报!
    老子越是不想生事,他越是没事找事!
    在京城脚下,这本不该发生。
    “弟兄们看老帅的面子,让指挥来给评评理!”
    克扣物资、无故抓人,双方甚至在城门处大打出手,这些情况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了。
    别提袁崇焕和祖大寿这两个一把二把,闹成这样了,能叫出名字的关宁军官,在这种即将兵变的时候,竟然十分默契的全都消失了。
    平定兵变是别人的事,李顺祖对这种浑水没有半点兴趣。
    两人神情一振,连忙异口同声的道。
    “这李顺祖,乃是辽东李家的直系,李成梁重孙,李如松长孙。”
    虽然李顺祖知道关宁军今天不会动手,但现在这个场面,却还是比后世电视剧刺激多了。
    自从魏忠贤被查办,厂卫里能办事敢办事的基本都被废了,现在就是个摆设。
    李如松长子李世忠战功平平,其子李顺祖恩荫南司指挥使以来,更是一件漂亮事没干过,说李家如今是一代不如一代丝毫不为过。
    李顺祖渐渐下定决心,穿过人群,快步走到高台上,双目微凝。
    这种事,自然用不着他们亲自下场。
    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率三千辽东铁骑轻装捣巢,却被蒙古数万骑兵围困于抚顺浑河一带,力战身亡。
    这么大的乱子,这些带兵的不可能不知道。
    史书上只言片语,很多细节似乎都被有意略过。
    幸亏老子知道历史上这场兵变没闹起来,不然还真的要成替罪羊!
    没等说话就被认出来了,李顺祖心里有些诧异。
    这些军兵,多半都有不同的轻重伤势,但却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说一套做一套,叫我等如何信得过朝廷!”
    李顺祖微微一叹,感慨于这个时代壮烈的白刃战。
    当然这是冯亮祖的一厢情愿,他是特意没有告诉李顺祖,有意羞辱,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走了几步,李顺祖顿足停在一人身前。
    “弟兄们,都住了!”
    至今崇祯二年,足有三十余载。
    要说毫不动容,那是不可能的。
    冯亮祖满脸阴鸷,于他而言,这是完完全全的好事。
    想彻底解决此事,就得从根本上下手。
    “为什么让我去?”
    “冯老弟有什么良策?”
    “车公公、宋指挥,我有一策。”
    “再不济,也可让这李顺祖拖延些许时辰,小的派人回去搬请救兵,好控制局面。”
    他上前一步,关宁军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而来。
    都到这个时候了,哪还敢不同意?
    车天翔和宋付都没有任何犹豫,连忙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他正想上前看看,一名军兵转头瞪了一眼,立刻又把他吓了回去。
    以往在历史上看,此事是因为袁崇焕被执,关宁军才犯了众怒,然后辽军大将祖大寿愤而起营东溃。
    “我知道大家这段时间过的不容易,不远千里入京勤王,和建奴浴血奋战,却没有军饷,也没有赏赐,这的确是朝廷做的不对。”
    “这是李帅长孙,如今辽东李家的长子!”
    李顺祖藏在人群中,一会儿的功夫,倒是把广渠门之变的脉络梳理清楚了。
    宋付虽然是实权的北镇抚司指挥使,但却不是凭能力上来的,他能上来,还和外朝的东林老爷们有些关系,所以没办过什么大案子。
    场面寂静如斯,似乎都在等着发话。
    关宁军呜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