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甭管谁求,都不再破例。
徐鸿志吃着自个碗里的小葱拌豆腐,时不时跑到徐庆跟静红跟前,用筷子从父母碗里夹一些,塞进他自个的小嘴里。
除夕这天,大院里比昨天还忙,人也更多。
过年嘛,阎解成的两个弟弟,阎解放和阎解旷领着媳妇和儿子回了大院,跟父母过年。
雨水照例是三十这天,回大院看望了自个大哥,下午就走了。
而二大爷刘海中的老大跟老二,谁都没回来。
还是仅有刘光福跟他媳妇,俩人陪着老两口过年,
而今天,算的上是大院里,除了有人结婚或出嫁之外,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天。
晚上天一黑,众人都围坐在自家屋里,吃着团圆饭。
不过徐爱国屋里的黑白电视机,被傻柱抢先一步,在前院三大爷前头,借到了中院。
使得阎埠贵,心里很是不乐意。
碍于大过年的,又不好发火,只能自己给自己宽心,明年咬着牙,高低也要给家里买一台。
尽管这年头,大年三十晚上没有春晚,但电视上还是会播放一些节目,让有电视机的人,能够在过年晚上观看。
徐庆屋里的大彩电,正播放这国家大人物对全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徐庆带个弟弟妹妹,媳妇,儿子,以及两个弟媳妇,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炕上,吃着摆满了一炕的年夜饭,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机里的内容。
至于两个刚一岁多的小家伙,都偎依在自个爸妈身边,瞪着乌溜溜的小眼睛,各抱着手里的奶瓶喝奶。
今年的年夜饭,相当丰盛,鸡鸭鱼都有,猪肉馅的饺子,自然不可能缺席。
小炒肉,尖椒炒蛋,红烧鱼,红烧肉,炖鸡,炖鸭,酸辣土豆丝,
猪肉炖粉条、土豆,白萝卜、豆腐,白菜。
素什锦,炒豆芽,凉拌小香肠,油炸花生米……
家里人多,年夜饭的菜多且量也大。
徐庆和媳妇以及二弟,三弟,三家人,连同妹妹,全都挣钱。
每个月的粮票,肉票,加一块,相当可观。
做这一桌子饭菜,绰绰有余。
这还不算徐庆把弟弟妹妹给他的各种票都分过之后,分出来的一张都还没用。
现今,挺过六几年的艰难岁月,大院众人的生活,逐年逐年地都得到了改善。
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跟农业。
粮食在城里的供应,均摊下来,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挨饿。
住在城里的人,是不用发愁吃不饱饭了。
另外一方面,大院众人,随着一年一年的工龄增加,工级也跟着慢慢晋升。
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一整年,谁家还不吃顿好的。
贾家屋里今年都买了三斤猪肉,一只鸡,其他家更不用多言。
午夜零点时分,徐庆带着儿子在院里放了迎接新春的鞭炮。
而大院其余几家,这时候也放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寒冷的夜晚,不断响彻。
整个四九城,也都沉积在喜迎新年的这一刻当中。
鞭炮声一停,徐庆转身回屋,掏出给二弟儿子鸿福,准备的压岁钱,塞到了小家伙粉嘟嘟的小手中。
徐丰铭朝自个媳妇唐秀娟递了个眼神,也让给侄子鸿福压岁钱。
另外还有大哥儿子鸿志和闺女巧馨。
徐晓雅没着急,等已经懂事的侄子鸿志向三哥,三嫂磕头道谢后,不紧不慢地从身上掏出压岁钱,分别给了大哥跟二哥的孩子。
徐爱国则又等了一小会儿,见侄子鸿志向妹妹道谢后,才伸手掏出压岁钱。
徐鸿志一年之中,就盼着今晚上能收压岁钱,嘴里的吉祥话儿,一句接着一句,不断往外蹦。
“谢谢二叔叔,谢谢二婶婶。”
徐鸿志结过钱,忙赶紧揣到身上,等着明后两天之后,去外公外婆那里,再拜年挣压岁钱,攒到一块,逛庙会的时候,好给自个和妹妹买好吃的。
正月初一,初二,徐庆跟弟弟妹妹,以及媳妇静红,弟媳妇爱倩、秀娟,一大家子人在院里跟大院众人,一起坐一块乐呵。
正月初三,徐庆带着媳妇、儿子,抱着闺女,去老丈人马国华家拜年。
爱国和丰铭跟各自媳妇,陪着妹妹晓雅上街逛了一天。
初四,丰铭和唐秀娟去了老丈人那边。
留下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陪妹妹。
爱国则是初五和刘爱倩离开大院,给他老丈人去拜年。
都是结婚的人,自然地在这春节期间,过去走动一下。
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徐庆兄弟三人,都是不想让妹妹晓雅一个人留在家里。
兄妹四人的关系,从小一直好,哪能让妹妹在这大过年的时候,独自守家。
但徐庆原打算初四,初五去静红闺女那边和他高中同学李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