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大爷帮忙通知后,带着大包小包的李多鱼,在门口蹲了大约十分钟。
一位戴着眼镜,白衬衫,系着皮带,踩着皮鞋,看起来很斯文的年轻人,来到了大门口。
“多鱼,你怎么来了。”
李多鱼看到陈冬青后,站了起来:“我娘让我给你捎点小海鲜。”
“自己人,这么客气做啥。”
陈冬青是当年恢复高考后,岛上第一个大学生,当年戴着大红花,村里敲锣打鼓送去上学的。
考的是当时的山东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一毕业就直接分配到县里的水产研究所工作。
而往往最怕什么,就来什么,这位慈眉善目的领导,开口问道:“这位也是你们研究所的同志。”
李多鱼大致看了下,廉江水产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样,鱼、贝、藻。
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脸色有些难看,甚至想骂娘,是谁把这个外人给放进来的。
跟在领导身后的一位中年人,看到李多鱼带的那些海鲜干货后,赶紧说道:
可刚坐下来,科室的研究员又急匆匆把小舅这个高材生叫走了。
在小舅的带领下,李多鱼穿过了水产研究所的铁门,来到了他们单位的接待室。
小舅读书那会,可喜欢周晓英了,再加上两人都会念书,经常被岛上的人说成一对金童玉女。
可奈何,金童玉女也敌不过打小就睡过同一张床的青梅竹马。
所里工作人员,全都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位同志,这张口就来的瞎话,比他们熬夜写的稿子还要好很多。
有些工作人员看到李多鱼后,显得很是惊讶,他们也没料到,今天接待室里,居然会有人。
现在的他们,只能祈祷这小同志别说漏嘴,把海带养殖的真实情况给讲出来,不然所里少不了挨几顿骂。
倒是墙上挂着不少荣誉奖章和照片,及各种刊登水产研究所成果的报纸和杂志,感觉更像是工作成果展览室。
“小同志,刚才见你看的那么认真,你做什么工作的啊。”
而最让他们吃惊的是,他讲了一两分钟了,居然还没讲完。
李多鱼松了口气,现在最想感谢的是老李,要是没他叫自己去把爆炸头剪掉。
哪怕到现在也不习惯喊,一般都是叫他名字,要么干脆连名字都不叫。
所谓的接待室,其实就是一间只有几张椅子的空房子,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有。
“这样啊,我还以为是你们所里的人。”
廉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海带苗,在担担岛养殖基地获得巨大成功。
要是在这种场合下,顶着爆炸头跟领导会面,估计陈冬青回头会恨死他的。
中年人笑道:“你这个亲戚不错,是个好苗子,可以好好培养,领导和所长都很喜欢他。”
“渔民啊,那你跟我讲讲,你们岛上都养了什么海产品啊。”
只是这两个渔民运气不好,成为科学成功道路上的经验和实验品而已。
“书记,这里面有我们所这几年的研究成果。”
李多鱼也很想走。
就在李多鱼看的入神时,背后突然传来了一群中年人的声音,一位领导在一群工作人员的簇拥下,来到了接待室。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后来随着双方都组建家庭后,小舅对他的怨念也就没那么大。
他真的怕李多鱼在领导面前闯祸,做一些不合规矩的事。
“我是岛上一个小小的渔民。”
其中鱼类的成果最少。
心里已经开始在抱怨李多鱼,没事来找他做啥啊,
一位中年人看到满脸着急的陈冬青后,便问道:“冬青,接待室里的那个小同志,是你的亲戚吧。”
两人从小因为辈分问题,经常吵架拌嘴,陈冬青总逼他喊舅,要尊重他,可李多鱼嘴硬的很,从来就没喊过。
“没事,你先忙去。”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呃……”
“多鱼,还真是个好名字,我记住了。”领导说完,拍了拍李多鱼的肩膀,随后对着身后的工作人员说道:
“郑所长,我现在都有点怀疑,这小同志是你们早就安排好的,这哪里像渔民,话讲的比我都利索。”
墙上最新一篇报纸报道是一年前的,标题写着:
可出口就一个,被他们人墙给堵住了,现在十多双眼睛全都盯着自己。
看到这篇新闻报道后。
“领导,我叫李多鱼。”
听到这,他身后的研究所工作人员全都冒冷汗,恨不得把李多鱼给架出去。
毕竟多鱼是担担岛出了名的“反动派”,张口闭口都是那些洋文化,洋电器。
还有摄影师拿着相机在前面拍照。
“现阶段海带养殖虽然有难度,但在所里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担担岛的养殖户有信心,在未来几年,把海带给做大做强,争取成为沿海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