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9章 生存之道

第9章 生存之道

    第9章 生存之道
    赵满奎在翻找药材,赵家的孩子们在卸柴火。
    海爷进屋之后,也没再出来,李胜利坐在满是锅气的正屋,默默滑着脑中多出来的狩猎经验。
    跟四合院不同,赵家是有土炕的,锅灶就在正屋的两侧,刚刚熄火的锅灶,依旧在向外散发着热量。
    充满玉米甜香味的锅气,让李胜利的肚子‘咕噜噜’乱叫。
    满屋甜香的场景,四合院里是没有的,蜂窝煤炉是四合院的主要火源。
    四九城周边多山,跑一跑山村,肉食也就有了着落。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虽说一星半点的并不致命,但海爷毕竟岁数大了,万一擦瞎了眼,他这边也不好交待的。
    怎么说呢。
    上面的下来查,又能怎么样,种地打粮的也吃不饱,还种的什么地?
    不是实在亲戚,没有在别人家蹭饭的,毕竟谁家也不富裕。
    赵满奎有考教的意思,李胜利也看的出来。
    大葱、大蒜、生姜都能治病,就别说是山里的中药了。
    种上苞米、地瓜、南瓜之类,平时也不用浇水,完全靠天吃饭。
    赵满奎的话,让李胜利发现了一个机会,如果真如这位村支书所说,那以后就不用挨饿了。
    “当年饿的不行不行的,我就悟出了一个道理。
    知道你家嫂子给家里带了多少粮食?
    整整二百斤棒子面,都是山田里的地瓜、南瓜换的。
    李胜利自忖凭自己的本事,养活一家人是足够的,只是做十一路的游医,难免有些受累。
    “除了城里搞运输的,农村谁家配有大牲口,都是村里、队里的。
    对此李胜利也是一笑而过,想着刚刚要送回去的驴车,他的心里还有疑问。
    小小的多层锅灶,制造不出这么大范围的锅气,与城里相比,这里的生活气息更为浓郁一些。
    你看看这些草药有没有能用的?”
    没有急着吃饭,抿了一口绵密火热的地瓜烧,李胜利的眼中带着希冀的光芒。
    有了辩药的投名状,他这才借用现有的药材,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现在的粮食可都是口粮,他多吃了,或许赵家人就得挨饿。
    单方不治病,我看铁线莲就不用煮了。”
    “海爷,骨伤虽说不忌酒,但也不能多喝,我人小酒量浅,您跟大哥随便喝,我就品品味道好了。
    海爷的岁数在那,喝点消肿祛风的草药,能好的快一些。
    拿着这些地瓜、南瓜,跟京郊的村子换粮食。
    这东西不是治骨病的,赵满奎听药材公司的大师傅说过。
    四九城的铃医柳爷说的不错,正骨是个好生意。
    你只管敞开吃就好,回去的时候,再带些瓜干跟南瓜,咱们山上的地瓜、南瓜格外的香甜。”
    赵满奎的赞誉,李胜利不置可否。
    见自家的孩子吵吵嚷嚷的回了家,招呼了一声,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就开始忙了起来。
    咱们村的情况特殊,山林不属于村里。
    人活着,除了要靠手艺吃饭,还得学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顿饭咱们家管的起,咱这边跟京郊的村子不一样。
    “你小子是个本事人,就听伱的,满奎少倒点,骨伤全靠将养,不差这碗酒。”
    中医本就在技术上要求比较全面,即便是骨伤科的医生,他在中医一道,有点造诣不敢说,但半吊子还算是的。
    李胜利有这个本事,也是得益于一些骨科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
    因为李胜利的建议,又加了一道荤菜,玉竹炖风干兔肉,也算是一道药膳了。
    但对于现状,他还是有大致了解的。
    两人一起赚点生活费,应该问题不大,统哥刚刚还给了狩猎经验。
    “胜利兄弟好本事,药材公司的大师傅,有些时候还分辨不清呢。
    饿了许久的李胜利不打算客气什么,该吃就吃,但粮票还是要给的。
    赵满奎起了兴致,全然不管围在桌旁虎视眈眈的三个儿子。
    咱们话不多说,先喝酒再吃饭。”
    饭菜备好,两个女人进了西屋,有客在妇女不上席,这也算是规矩。
    “用什么好酒,满奎,去厢房拿头酒出来,那玩意儿不能喝,正好泡药酒。”
    赵家的主食也不是窝头,而是两合面的大馒头,本来的主菜是荤油蒸咸菜。
    十六七岁,在中医这一行当,也就适合踩药碾子。
    要是平原上的村子,开荒种地是要上报的,截留不下多少粮食。
    骑自行车,也不是什么轻快营生,有个驴车、马车之类,加上柳爷那个幌子。
    比较上进的李胜利,就下功夫学会了一些中医的基础技术。
    同时也能捎带着上山打柴,这一来一去,应该可以活的滋润一些。
    现在这时候,留客吃饭,真的只是客气话。
    能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