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了老娘的训斥,赵满奎也查看了一下李胜利建的简易熏房。
看到里面挂满尺许长的大鱼,他跟老爹赵四海一样,也对李胜利刮目相看了。
洼里村虽说前有水泊背靠山林,但只是一个以种粮为主的小村子。
周边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集市,加上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打猎捕鱼只是补充自家餐桌的手段。
没有渔猎的传统,上山打猎下水抓鱼对洼里的村民来说,也是很有难度的。
今天赵满奎在村部,跟村干部们商量的就是能不能家家养猪的问题。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少喝一点,不仅舒筋活血,还能体会一下微醺的感觉,在他看来小酌几杯,也是妙事一桩。
胜利,你也来一碗。”
兄弟,老哥问你一个问题,咱们村里的人,想要户户养猪,你怎么看?”
这事是要命的,老哥清楚着呢!
但为了活得好,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老弟,等第一批猪出栏,老哥做主,给你送去半扇。”
到时候在家蒸出来,一顿不得吃五个大馒头?”
村里许多家都想扩大养殖的规模,鸡鸭已经不能满足村里人的需求了。
酗酒不利于身体的发育,这是常识,但李胜利还是忍不住抿了一口。
只不过赵家的大酱,不是东北的豆酱,而是玉米大酱,虽说微微有些发涩,但滋味是不减分毫的。
李胜利的法子简单,操作也容易,有了办法剩下的赵满奎一想也就透彻了。
好在洼里是传统的村子,村里以赵、张、王三大姓为主,村民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
老哥,我就随口一说,有不对的地方,也别往心里去。”
酱焖鱼杂配贴饼子,妥妥的绝配。
“你都这岁数了,还是支书,就不能稳重点?
一顿不喝,能馋死吗?”
兄弟,这里有什么说道?”
李胜利的说法,让赵满奎也摸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只是心里还有些模糊罢了。
“不想养的无非嫌脏、嫌累。
赵大哥,是不是抓这么多不妥?”
让想养的养猪,让不想养的得利,只能这么做了。
咱们村一百零三户人家,一多半的人都想养猪。
“兄弟,这是你教他们抓的鱼?”
对赵家而言,他只是一个过客,别因为几条鱼给人家带来麻烦才是正理。
洼里的余粮多了,自然要向养殖业进军,这也是传统小农经济的固定模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洼里人这几年能吃饱了,人们心里的想法也就多了。
“老哥,这事儿上面是有明确说法的,不能干。
你都说了上面查的严,万一漏了,可不是小事儿。”
赵满奎别的不敢保证,两三年的时间,让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三大件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后安排的村子,这事儿赵满奎就不敢做的。
与他们相比,自己这两天的日子过的太好了。
虽说知道大致的时代特征,但这时候的许多事儿,以后都是云烟缭绕的,许多细处的东西,李胜利是不了解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到哪都有的实际情况,赵满奎这么一说,李胜利也就知道了问题的关键点在哪。
但与上面的说法相悖,作为村支书,他心里又多少有些胆虚。
看着飘着红辣椒的油亮鱼汤,闻着带有浓郁焦香的贴饼子,李胜利不由的食指大动。
这位致富带头人,碰上接下来的风雨,只怕会死的很惨。
一头猪养上一年,至少能卖大几十块,给猪吃的好点,养个大肥猪出栏,那就是一百多块的收入。
因为想通了关键点,赵满奎很高兴,敷衍的应了几声,就拉着李胜利进了正屋。
“兄弟,村里养猪是有计划的,这不今年的出栏量,乡里就给了十五头。
偷着养了,到时候卖了钱,万一那些不养的眼红,这事儿就大了。”
虽说鱼油炒菜有土腥味,但蒸咸菜却是正好,听到姜大娘不拿自己当外人,李胜利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大利当前,赵满奎心里拿捏不定,在心里他是支持家家养猪的。
就是夏天在水泡子里玩的小孩子们,抓的鱼都比网到的多。
大酱也不是东北专有的,咸菜大酱就是北方冬日里的主菜。
能吃,还能吃好,就是现在最大的愿景。
对于撒网捕鱼,赵满奎还是停留在抓鱼的阶段,看着面前沉稳的小子,他心里也有了问计的想法。
“老哥,这事儿可一定要注意保密。
事情要顺利的进行,就要堵上所有人的嘴。
“胜利,大娘给你熬了半罐鱼油,等走的时候带上。
前两年,两个进山打兔子的傻货,将彼此当做了兔子,一人放了一枪。
“还是读书有见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