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弟的法子太好了,这样一来,咱们村的好日子可就不远了。
只是一个劲儿的喝着酒,还想着把李胜利也拉进圈子里。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在村里建上互助组,一个想养的农户,带上几个不想养的。
“老哥,我就不跟你喝了,岁数小身体弱,等过两年再说吧。”
上面查的严,村里的猪圈,多养个十头八头的,还能说是怕碰上猪病。
“知道、知道。
养猪的负责出场地、出力气,不想养的负责出饲料,到时候两两得利,这事儿就能瞒得住。
见二儿子进屋就闷了一碗酒,不能畅饮的赵四海气不打一处来,张口就训斥了几句。
好悬用的是土火药,只是将彼此打成了麻子脸,这要是村部里的步枪,两个傻货都得交待在小山坡上。
这时候做这样的事儿,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但还是那句话,人往高处走。
赵满奎这边白口干了两碗地瓜烧,饭菜也就上桌了。
但为了过上好日子,就不得不冒一些风险。
想养的就是想多赚钱。
像赵老敢那样的懒人,都要换身军大衣了,杂粮充足的前提下。
说句实在话,让壮劳力去水泡子里撒网,还真不如用村里的手榴弹炸鱼。
这个问题上面是有明确答复的,这个村里人也知道。
猪是不愁卖的,就是不怎么敢多养。
伱看村里的渔网就放在地窝棚里,想要偷着养猪,弄个地窝棚不就行了?”
至于得了什么好处,他也不关心,只要两人的关系亲密,就是最大的好处。
可乡里就是不让养,一切都按计划来,如果能放开了养。
嘴里吃着嘎嘣脆的贴饼子,就着咸香辛辣的鱼杂,李胜利也想起了在四九城的家人们。
“赵大哥回来了。”
听了两人的称呼,看了两人的表情,赵四海就知道自己儿子在李胜利身上得了好处。
收拾鱼杂的时候,姜大娘这边也没浪费鱼肚皮上的脂肪,百十斤鱼熬出了小半罐鱼油。
李胜利清楚的知道现在是六五年,赵满奎想要家家户户都养猪。
偷着养,就是李胜利给出的办法,但他忽略了人心,在他看来有钱可赚,大家伙还不得一起上啊?
“这不行,村里人多,有人想养,但有人嫌脏不想养。
好日子有了盼头,他也来了酒兴,让老大拿来昨晚那坛地瓜烧,不等饭菜上桌就喝了一碗。
上学的时候,看的杂书多点,在书上看过,今天让有方他们试了一下,效果挺好。
鱼油虽说炒菜发腥,但蒸咸菜好吃,等走的时候,再让你大爷给你捞上些咸菜疙瘩。
“嗯!
对于这事儿,李胜利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当年做扶贫的医疗援助,他听人说起过。
二十多头,跟五六十头,差了一大半,是个有眼的就能看明白。”
“爹,今天遇上好事儿了,心里高兴。
“有,这是上面大力提倡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嘛!
“都是天生地养的玩意儿,抓多少随意,还是读书长本事啊!
想着人多嘴杂,尤其是半大的孩子不知轻重,想要偷偷养猪的事,赵满奎也没给老爹透露。
刚刚在厢房收拾了一下的李胜利,见赵满奎对着自己的简易熏房发呆。
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李胜利也不忘打一个预防针。
做工厂,洼里应该是不具备实际条件的,通过养殖积累原始资金,虽说有些悖离,但也算是干干净净的。
猪是大牲口里的稀罕物,要的多养的少,养多少全看乡里的计划。
但偷着养的说法,在村里也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可结果也就那样,偶尔运气好能捕上几条大鱼,更多的时候,只能网到一些小杂鱼。
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也能带着全村人致富,至于行不行,李胜利只能说一句很刑。
咧嘴大笑的同时,赵满奎也给他许了愿,如果这事儿能成,洼里是要好好感谢李胜利的。
这也是赵满奎不理解的地方,本来多养几头猪,就能带着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村里应该是可以养猪的,多养几头不就行了?”
禁止上山打猎之后,赵满奎想方设法的弄了一批水库里淘汰的拦网,以打渔的手段,来补充肉食。
一百多块,如今在哪都算是大钱,别说村民们意动,就是赵满奎也在想着,该在哪偷偷养上一批小猪崽。
您也别多问,这事儿不能说。
“这个简单,老哥,咱们村里有互助组一说吧?”
“老哥,变通一下也不是不行。
投机倒把的罪名有多大,赵满奎比李胜利清楚的多。
想着每每最后一个吃饭的韩娘们,他的心里也微微有些发酸。
等明天将山坡上的套子收了,自己也要赶紧回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