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292章 东西方的“形”与“意”。

第292章 东西方的“形”与“意”。

,大部分都是无标题音乐。”
    李景霖的话。
    令广大同学点了点头。
    这很好理解。
    西方的古典音乐,大部分都是无标题的。
    一般都是在乐器,调性,曲式概括下,描述的作品编号。
    大多都是这样的名字。
    比如
    a大调钢琴奏鸣曲d.8,no.5。
    乍看很懵。
    但如果拆解看格式,就很好明白。
    a大调(调性)钢琴(乐器)奏鸣曲(曲式)d.8(d姓作曲家所著,8号作品集)no.5(作品集中的第五号作品。)
    这看上去就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并没有“标题”,所以没有表达的主要故事内容。
    单纯只是音乐而已。
    这就是无标题音乐。
    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本身也是无标题音乐,这个“命运”的名字,也只是后人根据音乐内表达的力量,给这首“无标题”的音乐起了一个标题名。
    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承上启下的一个人物,其作品中开始逐渐具备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特质。
    西方音乐。
    标题音乐,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后,才逐渐盛行的。
    比方说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标题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看上去,大家就能明白,哦,这是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而这一点。
    华夏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在我们华夏,几乎很少很少见到标题音乐,得益于华夏文学,文化发展的极为昌盛的原因,在音乐的发展中,纵使是两千年前的古早时期,音乐就与标题蕴含的文学属性牢牢绑定。”
    <divss="contentadv">李景霖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中文。
    又写下了其翻译过去的法语名字。
    “比方说,《诗经·采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便是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再往后,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说到这里。
    李景霖微微一笑。
    “几乎绝大多数的华夏古典音乐,自发展起,就是标题音乐,并且,相当鲜明且有强度的文学属性,贯穿其中。”
    “呼!!”
    台下学生们瞪大眼睛。
    兴趣更是浓郁了几分。
    这听起来,似乎神秘东方的音乐,从一开始,就和西方音乐完全不同。
    此时,这些作曲专业的学生们,接触到另一个音乐体系时。
    内心无疑是激动的,更是好奇的。
    “而这,对两种音乐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李景霖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
    【想象力】与【形式】
    “我认为,音乐可以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数学另类表达,所以,它一定要具有逻辑性,具有科学缜密的架构与规则,这便是音乐的形式美。”
    “而音乐又是一种艺术,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艺术美更是至关重要,它基于形式,但发展出了属于人类独有情感与思维的艺术之美。”
    “优秀的音乐,其实就是在形式美与艺术美之间,找好一个协调的位置。”
    “均衡,中庸,过犹不及,这便是华夏先祖对宇宙万物观测,而得出来的结论。”
    李景霖这些话一说。
    学生们顿时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当即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似乎有点明白这个“意”与这个“神”的另一种解释了。
    这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一种对美更高的追求,一种超脱了音乐形式束缚的体验。
    “所以,从我个人来看,我认为,音乐的发展是殊途同归的,无论是西洋音乐的发展形势,还是华夏音乐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无非就是人在对美的追求中,逐渐意识到了形式美以及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并且开始在其中寻求协调的不同过程。”
    “两者,也都曾经有走过极端。”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李景霖便举出了两个来自于东西方音乐不同时期发展的例子。
    去阐述古人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实践与追求。
    “比如庄子的大音希声,便曾经否认了音乐的形式美,只去追求意境,上升到哲学范畴,音乐便不是音乐,而变成了哲学。”
    “又比如西方音乐史中对规则要求愈发严谨的守旧派,他们拥趸的是【音乐必须且只能为教会服务】这一理念,过度追求形式上的严谨,发展缓慢,再到复调,后来又加入了带有固定歌词的圣咏。”
    “音乐结构展现了诗词结构,对现代的世俗音乐都影响极深,确实起到了统一,领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否定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美,缩小了发展的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