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田地、工商征收赋税外(明朝的商税征收就是一個笑话),还在关税、盐税、奢侈品进口税(主要是来自齐国的玻璃、钟表、象牙、珍珠、玉器、珍贵木材等)等方面上进行苛收。
尼玛的,无论怎样,我大秦必须要修建一条沟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回齐国将爷的话。”那名车把式恭敬地应道:“都是城里跑出来的饥民,听到码头有大船抵达,便都一股脑地向那边跑去。”
纳捐,就是捐粮救灾的人要么给国子监的名额,要么给九品到七品的散官官阶(有名无职),一般人也可以通过捐粮免役。
这个时期,大秦在实施大规模的赈济灾民时,所给赈米、赈银及赈期长短,并没有统一规定,均视灾情轻重而定。但总得来说,“灾民凡大口,日给米5合;小口半之;如米不足,则银米兼济”。
朝廷除了蠲免钱粮,最直接的救助方式就是赈济,用钱粮救济灾民。将银、米直接发给灾民,以帮助他们维持生命,渡过难关。
这可不是“某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我大秦朝廷在灾荒年间无所作为的模样!
简直就是爱民如子呀!
齐国驻秦军事参谋团在天津城有一个代表处,原天津左卫指挥所一栋三进的院子被齐国人给买了去,当做人员办公和居住的所在。
“兹调陆军二等战术参谋、宣节校尉李延良至琉球总督区横关(今日本下关市)警备处任警备副司令兼第五团第一营主官之职。待交接所据一切手续事务后,限于七月一日前赴任。……”
好歹都是大秦子民,更是关系到统治基础的稳定,作为一个皇帝,如何会在灾荒时期,不加任何赈济,而任其自生自灭?
不要忘了,包括齐国、北明,以及众多南洋汉人小国于旁窥视,无不挖空心思要“拐带掠取”我天朝子民。若是朝廷方面,在面对灾荒时毫无作为,岂不是为“外人”所趁?
更让大秦朝廷引以为忌的是,前明的崩溃,就是灾民四起,流民荼蘼天下,继而才有大秦太祖孙可望于野趁势奋起,从而以秦代明,建朔立基,成就大秦王朝。
“哟,长官,你这是得了一个肥差呀!”甘长胜歪着脑袋快速扫过那份调令,脸上充满了嫉妒的表情。
到了傍晚时分,七八名陆军参谋乘坐两辆马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此处,顿时让一帮悠闲的海军官兵感到十分的不适。
当旱灾大规模爆发后,面对北明优势的海上威胁,江南和湖广地区的粮秣根本无法依托海路快速地运送至灾区,只通过陆路和运河,缓缓输往北方。这不仅沿途损耗过大,而且极其耗费时间。再加上要满足东北战争的需要,更是让大秦的物资转运,不堪重负,承受极大的压力。
这位长官真是好气运!
年岁只比自己大三岁,衔级却足足高了两阶。如今,不用跟着参谋团到朝鲜钻山沟,更无需与秦明两国军事人员无休止地扯皮,反而直接调至海外领地任职警备副司令,还是日本这种人口丰裕、生活舒适的好地方,那简直不要太幸福!
他奶奶的,这什么背景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