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户时代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和动乱的结束,使得承平的日本人口迅速增长,在一个世纪内几乎增长了一倍。在享保十一年(1726年),根据幕府粗略统计,人口规模达到2690多万,在整个东方世界仅次于秦齐两国,堪为地区大国。
庞大的人口规模,虽然极大地提升了日本的整体实力,但却激化了渐趋紧张的人地矛盾,频频发生国内饥荒。
且不说发生于延宝三年(1675年)的饥馑惨事--是时,饥荒爆发又恰值齐日战争进行,作为日本“天下的厨房”大坂被齐军攻占,更是造成了整个京畿和关东地区粮食转运的停滞,加大了当年灾荒程度--就是在最近四十年间,几乎每隔五到八年,日本国内都会爆发一场波及范围甚广的饥荒。
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台风,以及大量粮食出口,都会给两千多万日本民众带来深重的粮食危机,进而引发一场饥荒。
每临灾荒时节,位于东北地区的秋田藩、盛冈藩、仙台藩等地饥民认为,只要去盛产鲱鱼的明国安定府(今日本东北部的陆奥地区)或者云州就能避免饿死,于是乞求搭便船或者私下偷渡的人数众多,还有人为了追逐帆影而溺海身亡,更有饥民在山间道路逃奔北明地界时,被藩内武士追之毙杀,或者被带回施以严厉惩罚。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这一系列措施,被诸多大名称为“露骨的财政填补政策”。
“我们横关警备司令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护卫地方安全,维系帝国海外利益。”李延良笑着说道:“打击走私,那应该是地方海关和警察部门的活计。我只是对长州藩发展武备,感到几分好奇而已。”
皇室背景、永隆陛下昔日侍从武官兼亲密好友,还上过战场,立过战功,更关键的是还这么年轻。
没有我们藩国,幕府能名义上统治全国吗?
若是没有藩国分封,大名自立,这还是武家天下吗?
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川幕府也经常沿用这一手段,以弥补饥荒时年贡大幅减少的缺口,并陆续建立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大的全火器化的新军。
总的来说,幕府对国政改革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想借着社会形态出现剧烈变动的背景下,进行一场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大政革新”,以此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像加贺藩、仙台藩、萨摩藩、长州藩等几个强藩,就“分”到了七十万两到四十万两的赔款份额,那些石高仅数千石的小藩也多多少少被摊了几千两白银,即使是分期三十年偿还,但也搞得诸藩怨忿不已。
幕府仗着“国家大义”的名分,可以使用这般不要脸的敛财手段,可诸多弱势的藩国大名又能靠什么来缓解日趋窘迫的财政呢?
这可要招人忌恨的!
警备司令虽然是由横关总督兼任,但具体军事部署和战时指挥权责却为担任军职的警备副司令履行。不过,各项后勤补给和日常物资的提供,却离不开地方殖民政府的支持,双方必须保持通力合作、互相协调的态度,如此才能维护和稳定整个殖民领地的有效运转。
凭什么呀,当年,要不是在我们这些藩国的支持下,你们德川氏能获得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吗?
你们德川氏倒好,不吸取此番教训,主动避让齐国,反而将人家的商船给扣了,船员也给杀了,以至于遭到齐国纠集一帮小弟上门围殴。
李延良与横关总督樊昌臣站在一处山岭上,俯瞰远处的那座扶桑城,密密麻麻的窝棚和简陋木板房,杂乱无序地排布在整個山谷之中。
另外,位于九州岛西侧的青丘岛(今平户岛)和安远岛(今壹岐岛)的亦为警备司令部管辖之内,承担上述两座岛屿的安全和防卫工作。
整个警备司令部仅有陆军一个营和地方驻防军一个营,兵力不到一千人,若是遭到日本的大举进攻,唯有据垒自守,等待外来援兵解救。
几日前,在跟城中的商贾饮宴中,他了解到不少日本幕府和各地藩国的消息。
很明显,这些人并不在横关殖民政府的籍册之内,属于完全被忽略的一群人。地方政府之所以未曾将其驱逐,而是这般好死不活地圈养着,多半也是为了增加地方低端劳力,同时也能应付移民部和海外领地的人口需求。
也就是将市场上流通的金银货币掺入更多的贱金属,降低货币质量。
但初上任的李延良内心深处却对此有别样的想法,认为横关警备司令部的战略定位不能如此消极,而要积极大胆一点。
除此之外,幕府还无耻地卸下了整修国内河流堤防的重担,频繁向大名收取“赞助费”,向农人征收“国家公务费”,还以开发荒地和儿童抚养补助的名目借贷以补充公款,获取年贡之外的巨额收入。
“樊总督,据横关城里的商人透露的消息显示,对面的长州藩已经组建了一支规模超过一千五百人的新式军队。该部队装备的武器也皆为历年来从横关这边走私过去的,甚至不乏威力巨大的75毫米口径陆战炮。”聊了一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