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石宝善说道:“你说要撤藩立县,不能搞得所有藩国大名人心惶惶吧!幕府还是太过着急了,应该先在自己的藩领内试着搞郡县,推集权,然后再逐步扩展至御三家、亲藩大名、谱代大名,最后再拿那些跟幕府不一条心的外样大名动手。一步一步,裹挟着大势,徐徐推进,说不定就能完整真正的统一。”
但是,仙台藩想要固守自保,期望以自己的委曲求全来换得幕府的手下留情,最终保留百年藩国传承,那也不太现实。
因而,跑太平洋航线的商船,基本上都是没有武备的。当然,这也为船只腾出更多的空间,用来装载更多的货物。
“盛源号”在仙台外港仅停留了四天时间,采购了大量的铜和硝石后,扬帆出港,朝清远(今日本北海道函馆市)驶去。
仙台藩始终就处在这种不安和焦虑中,一边积极改善藩政,一边又警惕注视着江户城的动向,唯恐遭了德川氏的死手。
通过这种方式,伊达家除了将自己的名声广为传播外,还希望籍此让幕府将军放下警戒之心。
自知理亏的齐国船长,为了不太过于得罪仙台藩--毕竟,日本战事一起,大把的商人会像闻到腥味的鬣狗一样蜂拥而来,贴心地将船上配置的数门火炮“折价”卖给了伊达氏,同时还将船上搜刮的数十杆火枪,也半卖半送地给了对方。
我这边打仗呢,订购的粮食咋没了?
你们齐国人咋一点担当都没有,如何会任由幕府没收船上的粮食?
难不成,你们还怕幕府对你们动粗?
嗯,在这种局势下,最好是幕府能跟齐国发生冲突,从而减轻倒幕派的军事压力!
我伊达家如此张扬,岂会轻易造反?
在这种情势下,陆奥、出羽等地区诸藩震恐不已,使得这些本来就不想掺和其中的藩国借机推脱了幕府命令,将各自藩军全都龟缩于藩城,准备应对北明可能发起的军事入侵。
“不太可能吧。”廖福元摇头说道:“北明可不想日本这般轻松地完成内部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你想想,日本拥有十倍于北明的人口,而且还都是单一民族,历千年华夏儒家熏陶。若是改政革新成功,发展起来的话,必然会对北明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本来应付秦国都力有不逮,再面对崛起的日本,北明怕是连睡个觉,都不敢闭上眼睛!”
“不错。北明放着岭北、极地大片无主之地而不顾,一门心思地想往日本岛上拱,巴不得整个日本再度回到战国内乱的局势当中。此番幕府举止失措,又让北明寻到了机会,说不定又要出手,继续蚕食和吞并陆奥北部地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