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159章 武帝的恐怖

第159章 武帝的恐怖

钱,算税率为百分之六。
    手工业的业稍微好点,税率为百分之三,听上去还算可以忍受,但这很快就成为了祸害天下的政策。
    在物权法如此完备的今天,各种涉及到财产的官司与纠纷仍然层出不穷,任何时候,财产评估与纠纷都是个极高难度的活,简直是唾沫与血肉双横飞的行业。
    武帝的征收财产税,他大嘴一张只认钱,但操作上却有着极大的模糊性。你说我们家值两千钱,我还说就值二百钱呢,我这就剩一屁股帘了,你非说是一杆大旗。
    任何时候法律一旦上不完备,或者说直接说不清楚的时候,那下面执行的人就自动变成了法典圣斗士。
    都他妈别说废话了,我说啥就是啥,武帝后来倒是出台了相关细则,但规定依然粗暴,对于不好计价的货物,他规定是按车算,对民有一辆车要缴纳一算税,
    有五丈以上的船,人要缴纳一算的税,结果百分之六的税是可以忍受的,但实际中的一些列操作下来变成百分之几十。
    狗先门帘子全凭那张嘴,我就两千的财产,你非说我要两万钱。
    我家的玩具车,你嘴里变成了大货车,再加上绝对制度引进下的一帮花钱进来的官吏们的回本的动力,一张就是法的硬件配合。
    于是,横征暴敛的魔鬼被彻底释放出来了,这是武帝释放出来的第二个魔鬼,虽然仍然远非他的初衷……
    灾难的影响还并非于此,由于百姓们不堪其扰,开始大量的隐藏财富,全都打扮成了要饭的那般凄惨,谁说他家里有钱,比杀了他还过分。
    不过,这仍然难不倒武帝,他发明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叹服的政策,大告发。
    漠北之战前,由于军需巨大,武帝颁布的告民令,具体法令表现就是鼓励互相揭发,别人财产查出来,谁家藏匿财产不上报,然后就强制充公官府,再和告密者对半分。
    好家伙,这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民间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告密热潮,越来越多的人被抄家没产。
    你别看武帝只分了一半告密的钱,但这愤怒可都在民间内部消化了。
    被告发的人后面去报仇时,只会找告密的那个人去动刀子,体会一下武帝这告密的手法,简直厉害无比。
    像后来武则天代唐之前也是用的这套肉烂在锅里的办法,早早就明确了告密能当官的规则。
    后来在李敬业反了之后,她更是展开了“他强我更强,暴风掠山岗,他横我更横,天狗照大江”的治国手法。
    只要有告密的人,各部门不许过问,必须提供驿战马匹,按五品官的待遇,好吃好喝,一路伺候到神都。
    如果告密的没问题,就破格受官,胡拉乱扯的也不怪罪。
    总之,宁可杀错也不放过,在武则天的导向下,不负责任的告密,等同于五品官的食宿待遇,外加官僚编制录用机会。
    这谁不去告密就是傻子,没有也去,蹭吃蹭喝呀,一时间四面八方去洛阳告密的人就开团了,全国范围内的武则天恐怖拉开了序幕。
    资治通鉴原文这么说的:“未几,其怨家投匦告保家为敬业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遂伏诛。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
    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
    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廩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最后,这种戾气在民间内部消化了,杨广之所以最后弄得天下七十二路反王,因为他杨广是充分给官僚机构授权去压榨百姓,最后把对立面拧成一股绳子,没有想到转移矛盾,更没有借鉴汉武帝的成功案列,所以亡国了。
    大名鼎鼎的漠北之战,之所以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具有巨大里程碑意义的一战,除了卫青、霍去、刘瀚彻底将匈奴打残了之外,还因为为了筹措这一战,武帝搞出了三个跨世纪的敛财大招,
    刚刚的告缗算缗是最小儿科的,在消灭国家的巨富和中产后,钱还是堵不上源源不断越来越大的烧钱大窟窿。
    武帝很快发现,这样的来钱速度也已经入不了他的眼了,他需要更快更暴力的敛财方式。
    他直接将目光描向了铜钱,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
    先是推出了推出了“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皮币主要是针对王侯的经济掠夺,而“白金币”就是面向民间市场。
    百姓不傻,还治其人之身,用仿铸的白金币来套取政府、其他百姓的合法货币与物资。
    囤积商人只入不出,偷铸之风屡禁不止,市场混乱不堪,白金币顿失信用,只用了5年就支撑不下去。
    到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武帝只好下令废止白金币,并赦免了几十万犯偷铸罪的死刑犯。
    他感觉明抢不行了,就耍流氓,先后推出了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等货币,用劣币代替良币,就是收通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