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23章 刘秀起义

第223章 刘秀起义

    第223章刘秀起义
    地皇三年(22年),夏秋之季节。
    南阳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使得原本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城市南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
    大片的农田因为长时间的干旱和蝗灾,已经变得颗粒无收。
    曾经是稻田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些干枯的稻草根在土里。
    原本繁忙的市集也变得冷清,商人们关门歇业,街上只有一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在游荡。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开始变得六亲不认。
    家族、朋友、邻居,甚至是亲人,都难以幸免。
    每个人都在为食物而奔波,甚至有人开始偷窃和抢劫,这些原本安静的乡村,现在变得混乱起来。
    官府根本没有作为,他们忙着打仗,剿灭起义军,每天都有人饿死。
    而刘秀因为善于经营田产而避免了饥荒,但他哥哥刘縯所收揽的门客中有不少人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甚至很多人干脆去参加绿林军了,刘秀因此差点受到牵连。
    而最后,项羽确实给了大秦致命一击,背水一战,坑杀秦军,为大秦敲丧钟。
    李通立刻就派李轶去迎接刘秀,刘秀不知道要干啥,但感觉李通是个士君子,故而敬仰,所以自然答应前去见面。
    原来,李通派李季去通知老爹,这人在路上病死。
    一位隐居在宛城的叫蔡少公的算卦先生,刘秀20出头的时候,还是个一无所成的穷小子,有一天,他和姐夫邓晨,还有一帮朋友去参加一个宴席,蔡少公也去了,席间蔡少公也说了一句“刘秀当为天子”,
    当时的刘秀愣住了,他忽然明白国师当年问他名字的原因了。
    最终,在刘秀的一番劝说下,刘縯答应一起起兵,又派刘秀去宛城联系李通。
    但他没有纠正,这说明李通信任他,而且如今对于王莽这个皇帝,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尊敬了,民间咒骂的他不计其数,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哪里哪里,文叔兄是正儿八经的帝族后裔,又进过太学……”
    同样,楚南公在楚国灭亡时曾预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族屈、景、昭,也还是定要灭亡秦国。
    李通的家族世代以经商出名,可为是家财万贯,他的父亲叫李守,身长九尺,据说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且刻板,居家如处官廷。
    好在刘秀在灾荒之年收获了不少粮食,于是为了躲避官吏追捕,他逃到商业繁荣的宛城去卖粮食了。
    南阳方面得到消息,就杀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城。
    刘秀一愣,好家伙,你直接称呼王莽的名字,他如今是皇帝,被人知道要杀头的。
    大概感觉火候到了,李通拉着微微醉的刘秀说道:“文叔兄,王莽能当皇帝是因为一句谶文,你可知道?”
    后来,始皇帝还觉得不稳妥,又令蒙恬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
    就在这个时候,刘秀赶过来了,他穿的非常庄重,穿着武士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打扮的非常亮眼,一时间就惊艳了众人。
    李通感觉机会来了,他的理想有可能会实现了,便找到自己要好的堂弟李轶,商议说:“现在四方扰乱,王莽这老家伙的政权眼看就要垮台,汉朝当兴起。
    这个时候,消息传到宫中了,王莽知道后,先是一愣,随即暗自微笑,喃喃自语:“刘秀,你终于要起兵了,朕看来也快死了,先生会保护好你的,我按照历史走就对了。”
    “你们弄吧,别带上我。”
    他当即决定,这谁爱干谁干,反正老子不干了,说辞职就辞职,很是任性。
    所以,王莽为了自己当皇帝,自己埋石头,让人挖出来,弄出了‘宣布安汉公王莽为帝”的谶文,他也真当上皇帝了。
    不得不说,这刘秀当作天子这句话还是有影响力的。
    “大哥,如今他们都参与了,如何从中作梗?都是要杀头的,他们只能一条道走下去了,况且咱们起义,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商讨完毕以后,李通让刘秀与李轶回到舂陵,去找刘秀的大哥刘縯,商量举兵相应,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去长安,把计划告诉李守。
    然后,他一路卡瓜切菜,就可以建立高祖一样的事业了。
    这他妈还能起兵吗?大家都不支持呀,弄得刘秀的老哥刘縯很是尴尬,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他从谶语中看出,有一个叫刘秀的将要成为天下之主,遂改名刘秀。
    所以,今天听见李通的“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他也没有特别在意,傻乎乎的以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
    <divss="contentadv">但他还是选择了答应李通,进行起事。
    平帝五年,王莽摄政,郡国置宗师以主宗室,盖特尊之,故曰宗卿师也。
    当然,他有任性的资本,人家家里很富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