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63章 十二年风雨 (天下一统)

第263章 十二年风雨 (天下一统)

   正兵合战不如王郎,甚至一度导致刘秀的部下们还未和王郎的军队开打就有心理阴影了。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巨鹿,秀逆战于南樊,不利。景丹等纵突骑击之,宏等大败。秀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后汉书·景丹传》:“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所以不怕失败,不怕从头再来,不怕全军覆没是一个名将的品质。
    刘秀拥有这种品质,吴汉也有,这也是他重用吴汉的原因之一。
    本来吴汉都准备撤走了,大不了重头再来,收拾旧山河。
    这时,光武帝刘秀派来担任未来蜀郡太守的张堪,听说吴汉想要退兵的打算以后,焦急万分,连夜赶来劝阻吴汉。
    这也是个牛人呀,张堪出身于南阳豪门大族,很早便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简直是视钱财如粪土呀。
    张堪十六岁时,来到长安受业学习。张堪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又是一个学霸级别的存在。
    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
    刘秀登基称帝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升任谒者。
    这一次伐蜀,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率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大概是怕吴汉不靠谱,在半道上又追任张堪为蜀郡太守。
    他未来还有一个特别牛的孙子,那便是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看来是有遗传的。
    “大司马,此时万万不可撤军,否则前功尽弃,应当一鼓作气,攻破成都,灭亡公孙述,否则他必然死灰复燃……”
    张堪那口才是相当的好,咔咔一顿分析,说得吴汉直点头,努力帮他分析当前形势,最后希望吴汉能激励士气、重振旗鼓、正面跟公孙述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张堪向吴汉保证说,公孙述一定会灭亡,这个时间绝不会超过七天。
    看着信誓旦旦的张堪,吴汉接受了他的建议,对内养精蓄锐、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对外故意示弱、不敢迎战、龟缩防守。
    这一下,公孙述果然中计,这一年十一月,臧宫军攻打到咸门。
    公孙述就让来人卜卦。
    那些所谓的大师跳着大神,一番操作猛如虎。
    “啪嗒,啪嗒。”铜钱和龟壳散落一地。
    “怎么样?”
    几个卜卦的人不敢说话,相互大眼瞪小眼。
    “都滚,滚,朕亲自来。”
    于是,他亲自动手了,他对卦象可是很有研究的,他不仅喜欢占卦,而且笃信图谶,善于利用这些。
    当年,公孙述称帝后,为了表示与汉决裂,于是废除铜钱,改铸铁钱,百姓手中原来的货币不能流通,怨声载道。
    蜀中流传的童谣说:“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好事的人私下传言,这童谣是说天下当归还刘氏。公孙述也颇懂舆论导向,他命人引经据典,为自己取代汉刘天下造势。还说自己手纹有奇,得以建元龙兴之瑞。
    公孙述还广泛传播自己受命于天的言论,几次将这些东西移书中原,希望以此惑动众心。
    光武帝刘秀对此颇感忧虑。但他不想武力征服蜀地,而是想说服公孙述自己取消帝号,归顺大汉。
    他写信给公孙述,一面驳斥了图谶上的迷信,一面劝公孙述不要效法王莽,以免重蹈覆辙。
    <divss="contentadv">还诚恳地对公孙述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人都想当皇帝,因此你自立也不足责备,我也不把你当成乱臣贼子。
    你现在日月已逝,但妻子儿女还小,应当早定主意,方可自保无忧。天子的帝位,是不可力争的,应当三思。”
    刘秀在信中客气地称公孙述为“公孙皇帝”。公孙述阅毕,微微一笑,将信抛到一边,置之不理。
    这一次,他再次卜卦了。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哈哈,大吉,虏死城下。”
    看着卦象,公孙述大喜,哈哈大笑,他认为吴汉等当死城下,毕竟前不久才大败吴汉,使得他差点死。
    “来人,朕御驾亲征,这一次必然取吴汉的人头。”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公孙述尽起全城之军,分兵予延岑去攻打臧宫,而自领精兵数万出城攻打吴汉。
    公孙述西汉末年便已是县令,如今早已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竟然也亲冒矢石,披挂上阵,蜀军将士乃无不感奋,皆愿效死。
    这一场生死大战,声震成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