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岑奋起神威,三战三胜,公孙述这边也打得吴汉落花流水,大成军从清晨战至日中,没吃一顿饭,精疲力竭,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象,这一天从早晨战到中午,蜀军虽然连战连胜,但公孙述与延岑杀到兴起,士卒根本不得休息,更谈不上吃午饭,祸患已然埋下,只等吴汉一锤定音。
吴汉自然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他先休息一会儿,让精兵们饱餐战饭,食罢,这才下令护军高午、唐邯率上万骑兵的生力军忽然杀上。
蜀军师疲无备,顿时大乱,公孙述见势不妙,赶紧收兵回城,晚了。
“杀呀。”
“公孙述就在前方,众将士,随我杀。”
吴汉在马背上,举着长枪,异常凶猛,带头冲锋。
“啊!”
只是瞬间捅穿一个蜀军,吴汉将他高高挑起,随即往前一扔,有砸伤了好几个蜀军。
“杀!”
他一路狂奔,如同在世,亲卫和手下士气大振,纷纷跟随着他冲杀。
大将高午也身先士卒,持槊飞奔而上,一路所向披靡,挡者立死,直入蜀之中军。
公孙述大惊失色,刚想喊一声:“是何神也!”话未出口,大槊已到,一槊正刺在公孙述胸口,力透铠甲而没,血花四溅,有如喷泉,公孙述吃痛不住,一声大叫,抚胸堕马。
“陛下!”
“快救陛下。”
左右赶紧拼死扑前,将他扶上马车救入城中。
公孙述悲愤,没想到“虏死城下”中的“虏”不是吴汉他们,而指的正是他自己。
是夜,公孙述创处流血不止,把兵权交给延岑,伤重毙命。一代枭雄,饮恨而亡。
次日晨,延岑向吴汉投降。
蜀郡太守张堪执掌地方,于是率先入城,他进城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捡阅库藏,收其珍宝,秋毫无私,皆条列封存,编好清单,快马送至洛阳,呈交刘秀。
然后张榜宣告,慰抚吏民,蜀人皆大悦。
然而这样一个大好局面,却被有组织无纪律的兵痞悍将们全破坏了。
三日后,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吴汉引军入城,展开了一场残忍的报复性大屠杀,于是局面陡然失控。
吴汉为雪前耻,愤怒地杀了公孙述的皇后,还把公孙氏尽行诛灭,延岑一族也遭灭门。
随即,吴汉纵兵大掠,将公孙述宫室付之一炬。整个成都城大火熊熊,哀号遍地,前后屠戮蜀人万数,将成都这一座天府繁华之都,转眼变成了人间地狱。
一个富庶美丽的大成王国,十二年便短命而终。
当然,吴汉这么做,有一定的原因,光武帝刘秀灭亡公孙述的统一之战打了将近两年,期间反反复复、一波三折,吴汉作为这次灭蜀的最高统帅,从一出场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是自己在军中的两个战友,北线、东线的统帅来翕、岑彭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这种战友情使得吴汉报仇雪恨的心理更加浓烈。
其次,是这个负隅顽抗、誓死不降的公孙述太难缠,不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怎么都打不垮。
而且,还居然有两次将自己陷于几乎灭顶的危险境地,甚至还让自己蒙受落马坠江拖马尾巴逃生的耻辱。
最后,就是这场灭蜀之战,从一开始,吴汉就没有受到光武帝刘秀的支持。
而且,还因为不听刘秀的命令擅自出击差点被公孙述消灭,受到刘秀的严厉斥责。
这种因为不听领导的话而犯错误,被领导严厉批评,滋味最不好受。
当然,也因为这次仗打得太艰苦,将士们都经历了几次过山车一样的生死劫难,伤亡太大。
所以,都有些杀红眼,想要出口恶气、发泄一下被压抑的情感。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汉军此时只剩七日军粮,成都被围城一年多估计也没什么余粮,不行杀掠,恐怕无法解除粮食危机。
其次,成家政权公孙氏统治益州长达二十八年,于乱世保境务边,招纳了很多流亡难民与死士。
如今公孙述虽死,但成都之反汉势力依然强大,且盘根错节,顽固不化,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除掉,否则这一年多来公孙述也不会誓死守城、几次三番抗拒招降。
若汉军退走后,支持与同情公孙氏的当地豪强趁机作乱,则汉军两年辛苦与牺牲便全废……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成都百姓遭受灭顶之灾。
自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吴汉有什么理由,大开杀戒,特别是对百姓动手,都是极其错误的,他纵然打仗厉害,战功卓著,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洛阳,得知消息的刘秀先是高兴,随即大怒。
“这个吴汉,朕反复叮嘱他,不可造杀戮,不可劫掠,他怎么就不听?强儿说得对。”
“来人,下旨,朕要斥责他。”
下旨说:“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