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由他做最终决定。
刘秀有些头疼,看向刘瀚,“太子,你认为应当如何?”
刘瀚能感觉刘秀的为难,如果坚持依法治国,那就必须判董宣无罪。然而,这个判决结果多半会导致公孙家直接造反,刘秀只能派军队去镇压。
如果只有公孙家自己闹腾,刘秀也不介意杀鸡儆猴,以公孙家立威。然而,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每个郡县都有一个像公孙家这样的豪强家族。
如果听从公孙家的诉求,处理了董宣,那么东汉的法律将成为空文,以后谁还会帮助刘秀管理事务呢?
无论如何选择,感觉都是不对的。
历史上刘秀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感到相当头疼。最后,他选择了一种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他首先免去了董宣的职务,将其关进大牢,并安抚了公孙家。
然而,董宣进入监狱后,他一直拖延不判决,没有过几年,等事情过去了,又放出董宣,重新重用。
“董宣有过错,直接处死30人,太过了,但他也维护法令,功大于过,下旨斥责吧。
公孙家主无辜杀人,无论是奴仆,还是路人,都是人命,因为新修建房屋的一个风水就杀人,那被杀的人何其无辜?必须处理。
至于他们造反,那便造吧,亡家灭族而已,只要他们那胆量,孤便有那肚量,大不了把天下重新打一遍,父皇没有精力,那就儿臣来。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儿臣恳请,带兵,巡视天下,此次度田,有造反者,杀无赦;有虚报者,杀无赦;有贪赃枉法者,杀无赦。
父皇称帝,十二年平天下,儿臣治理天下,再用二十年,大不了他们杀了儿臣,还有二弟,三弟,四弟,五弟……还有父皇。
有些事情,总要人做,难道把税赋都强加给天下百姓?”
刘瀚说完,看向朝廷大臣,“诸君,这便是孤的决心,这度田是一定要进行的,朝廷已经赐给你们爵位,食邑,俸禄,荣耀,但有的人心总是不满足的。
有了千钱想万钱,可每一年,百姓生产的粮食总是有限的,有的人分得多了,自然有人分少,分少些其实也还好,就怕不分,百姓都要饿死了。
只能吃树叶,啃树皮,吃观音土,易子而食,那不得造反?
如此一来,江山倾覆,旦夕之间……”
似乎感受到了刘瀚的坚持,大殿内,整个朝廷百官没有人敢说话。
“说得好,太子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朕会厚赐你们,但万万不可贪心,无论如何,这一次度田一定要进行。”
刘秀拍板,但没有让刘瀚带兵巡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