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都是举足轻重的。
吴汉除了是刘秀集团的首功之臣外,他还是刘秀军中的攻坚手,几乎大部分硬仗、大仗都是他和耿弇率领幽州突骑去攻坚的。
他先是在刘秀扫平河北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平定河北后,与诸将一同劝进。刘秀即位后,本想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
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景丹,可见在大家心中,吴汉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最终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吴汉为大司马,统帅全军,并封舞阳侯。
此后,吴汉又率军转战关中,破秦丰、击铜马、诛刘永、斩董宪,为关中诸郡的平定,立下汗马功劳。
关东平定后,隗嚣又反,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这一战算是吴汉少有的败绩。因为粮食短缺,士卒逃亡,吴汉以军粮不继而败退。
接下来,吴汉又主导了平蜀之战,这是吴汉争议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和公孙述的鏖战中,吴汉笑到了最后。
但在公孙述已死,对方开城投降的情况下,吴汉率部入城放兵劫掠,族灭公孙述家族的同时,烧毁宫室,对百姓也进行了残杀,最终也导致刘秀震怒。
此后,吴汉晚年的战场生涯,则重点是在和匈奴,以及对蜀地叛乱的镇压中度过的。
几乎刘秀每一场重要的大战都离不开他。
除了这些,吴汉还帮刘秀干了一些他自己不方便干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一直白,只是有人替他黑。
比如刘秀清除河北阵营之中的更始官员,就是让吴汉和耿弇去帮他办的。
虽然刘秀因为哥哥被害在先,早就想逮到机会就脱离更始政权的。但是在经营河北的时候,他的官方身份毕竟还是更始政权的大司马。
如果让他亲自对苗曾、谢躬等更始官员动手,多少有点不合适。吴汉和耿弇就不一样了,他们投靠的是刘秀这个人,就非常合适了。
吴汉一死,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都死了一大半了,能打仗的都没有几个了。
此时,河北,郭家,过况已经回来养病三年了,他其实早就好了。
“况儿,你怎么能这样做?你姐姐怎么办?太子怎么办?那是要灭九族的。”
此时的郭主面容惨白,他万万没有想到过况如此大胆。
“姐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还有太子,那可不一定是他了。”
郭况摔着衣袖离开了,“况儿,况儿!”
留下瘫倒在地上的郭主,“造孽呀,造孽呀!”
建武二十年,吴汉死了不到一个月,真定郡藁县,绵蔓侯、国舅爷郭况起兵谋反,发布檄文。
“自皖气筆辟,厥初生人,树之帝王,以为司牧。是以義农、轩、项之后,尧舜、禹、之君,靡不衹畏上玄,爱育黔首,乾乾终日,翼小心,驭朽索而同危,履春冰而是惧。
故一物所,若纳隍而愧之;一夫有罪,遂下车而泣之。谦德轸于责躬,忧劳切于罪己。
天之下,率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
是以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祚延长世。未有暴虐临人,克终天位者也……”
檄文里面大骂刘秀,还有刘瀚,说刘瀚薄情寡义,带头废除自己的母亲,不当人子。
刘秀忘恩负义,当年要不是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他刘秀如何起家?当年不仅以卑鄙的手段弄死刘杨,现在又卸磨杀驴,抛弃糟糠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