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汉永存 > 第297章 朝廷的反应

第297章 朝廷的反应

,还是他自己亲自让人卖给他们的,他算是把卖官鬻爵发挥到极致了。
    他们什么本事,他刘宏能不知道?贪钱一个比一个强,能力估计比他还差。
    剩下的,全是宦官了,指望他们打仗,平叛,还不如投降得了。
    灵帝无奈,在人群中忽然看见一个人,眼神一亮,“吕常侍,伱认为是否应当解除党锢呀?”
    那是一个45岁左右的宦官,是中常侍,站得离刘宏比较远,此人叫吕强,算是宦官中的另类。
    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说的便是这种人了,别的宦官忙着贪财,他忙着进言。
    提起宦官,大家往往都没什么好印象,要不就是阴阳怪气、不男不女,要不就是霍乱朝政、残害忠良。
    可历史上还是有许多宦官是忠心国家,一腔热血的,身残志坚。
    吕强算是一个缩影和代表了,他字汉盛,为河南成皋(今荥阳)人。年轻时候就入宫当了小黄门,后来担任中常侍,这几乎是宦官的了,特别是东汉末年的中常侍,权力极大,几乎能够左右朝廷的政局。
    当年,汉高祖刘邦当年曾经立下规矩——非功臣不侯,意思是没有军功等重大功劳不能被封为列侯。
    然而汉桓帝当年为了除掉外戚粱冀,与宦官歃血为盟,借用了宦官的力量,除掉粱冀后,五个宦官被封为列侯。
    自此,中常侍封侯几乎成了一个惯例。
    于是,在吕强担任中常侍,汉灵帝依照惯例封他为都乡侯,吕强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灵帝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吕强不封侯也就罢了,还上书汉灵帝提出建议:“臣闻诸侯上象四七,下裂王土,高祖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
    上书内容主要有三条,大概意思是;“第一,当年高祖约定非功者不候,现在宦官都被封为列侯,权倾朝野,他们的子孙亲族在地方为非作歹,蒙蔽皇上,希望陛下能够改掉这种惯例,不然可能会有祸端。
    第二,我听说现在后宫宫女有好几千人,每天花费钱财非常多。而民间很多百姓都食不果腹,面有饥色。希望陛下能够施行仁政,轻徭薄赋,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
    第三,陛下您虽然是从河间国登上帝位,现在在河间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实在是劳民伤财。而且现在外戚干政,互相争斗,导致朝廷混乱,希望陛下能够加以约束……”
    可以说,吕强的这些建议可谓是金玉良言,治国安邦之策,刘宏如果真的采纳,认真执行,估计没有黄巾起义了,大汉可能再延续几十年也说不一定。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汉灵帝就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主。
    “朕就是玩,朕死后,那管他洪水滔天呀。”
    人家喜欢的是声色犬马,吃喝玩乐。
    他看到吕强的上书后,自然知道这是个忠臣,又不接受封侯,也厌烦他的劝解,自此开始疏远吕强,不再信用他。
    后来吕强再上书,都被其他中常侍扣下了,干脆不让汉灵帝看见。
    现在又到了危机时刻,汉灵帝自然知道身边的的人不抵用,便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
    吕强听到汉灵帝的询问,一喜,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说:“陛下,皇甫大人所言极其有道理,您对党人的禁令时间已经很长了,人心怨恨愤怒,若不予以赦免,他们将轻举妄动,一旦与张角联合起来,叛乱之势便会更趋扩大,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现在,请先将陛下左右贪赃枉法的官员处死,大赦所有的党人,并考察各地刺史、郡守的能力。如果这样做,叛乱就不会不平息了。”
    灵帝对黄巾军的势力感到害怕,一个张角就使得天下震动,要是党人再反叛,那更不得了。
    “爱卿所言有道理!传朕命令,赦免天下党人。”
    看着刘宏接受了吕强的建议,四周的宦官,比如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些人看向吕强,眼神有愤怒。
    他们不想赦免党人,但没有办法,更可怕的是吕强建议刘宏将左右贪赃枉法的官员处死,并考察各地刺史、郡守的能力。
    <divss="contentadv">这就可怕了,左右贪赃枉法的不就是他们吗?
    还有各地刺史、郡守,好些都是和他们沾亲带故的,有的是他们的干儿子呢。
    当然,刘宏也不是全都听,三月,壬子(初七),刘宏下令大赦天下党人,已经被流放到边疆地区的党人及其家属都可以重返故乡。
    与此同时,征调全国各地的精兵,派遣北中郎将卢植征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征讨在颍川地区活动的黄巾军。
    大军没有出发多久,刘宏就把十常侍召集起来。
    他斥责诸位常侍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将他们全都禁锢起来,有人甚至遭到诛杀。
    现在党人倒是在为国家出力,你们中有人,比如至封、徐奉反与张角勾结,该不该处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