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其实就是后世的杭州、扬州、南京、苏州、上海这些地方,差不多是后世所说的江南。
“江东?”众人也些吃惊。
“圣女,那多是蛮夷之地,哪里比得上冀州?就算不待在冀州,其他的豫州,徐州,荆州,青州哪个不比它好?”
“是呀,而且南方多瘴气,毒虫,山越、蛮族和夷族众多。”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体系。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先秦时期,人们习惯上将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各民族按所居住的地区划分为五个群体。
其中,华夏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以华夏族为中心,东部各民族合称为夷,南部称为蛮,西部称为戎,北部则称为狄。
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夷族、蛮族和越族。其中居于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的称西南夷;
居于今湖南、贵州地区的称南蛮;
居于今广东、广西一带的称南越;
居于今福建地区的称闽越;
居于今浙江一带的称瓯越。
西南夷中,较大的部族有夜郎、滇及邛都等。
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秦攻百越之战,将这里纳入统治。
秦始皇一死,赵佗自立南越国,到汉武帝时期才灭了,江南得到发展。
但即使如此,大汉的经济中心依旧在北方,在关中和冀州这些地方,八百里秦川,造就许多故事。
汉末,大家对南方的印象都还是落后。
在三国之前,历代统一战争,没有以江东为中心,抗拒中原者。
所以,汉沫乱世之初,有野心的诸侯,都没有将目光投入江东。
曹操、陶谦等人,都曾来丹阳募兵,但募了兵就迅速离去,逐鹿中原。
即使是自称扬州牧(江东皆为扬州辖地)的袁术,虽近水楼台,但他直将发展重点放在北方,对江东并没有特别重视……
“是呀,而且江东多水路纵横,不适合我们呀。”
对于张宁提出的去江东,大家都不怎么认同。
她只能细心解释,“至于瘴气,慢慢习惯就好,现在江东人口也不算特别少?怎么就住不了人了?至于山越、蛮族和夷族,收服就行了。
现在朝廷的目光多在中原,我们黄巾一起义,朝廷下放军权,要不几年,就是诸侯争霸。
我们躲在江东,休养生息,高筑墙,广积粮,缓争王。
等他们去打,等他们去争,我们积蓄力量,时机一到,起大军,收荆州和益州。
到时候,进,可一统天下,建立黄天之世;
退,可以依靠长江天险抵挡敌军,坐拥半个天下,难道不好吗?”
她这么一说,大家仔细思索,感觉好像很有道理。
周仓点头,随即有些焦虑的说道:“圣女说的有道理,只是冀州离江东太远,我们过去得了吗?”
卜巳也担忧,“是呀,就算到了江东,我们有能力拿下吗?朝廷不会派大军围剿吗?”
“此去江东千里,我们怕还没有到,估计就被汉军追上了。”
其实经过张宁是分析,大家感觉江东其实都挺不错的,就是有点遥远,而且背井离乡的,他们也有些不太情愿。
张宁微微皱眉,思考一下,看大家都有些忧虑,便开口说道:“确实,此去江东也千里之遥,要是被汉军堵住,前后追击,弄不好就全军覆没,那便只能去辽东了。”
“辽东?”大家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圣女,辽东怎么行?”
“就是呀,那是苦寒之地。”
“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