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齐国和燕国就此结下世仇。
可齐国强,燕国弱,落后就要挨打,自古不变,现在应该怎么办?
唯四个字,富国强兵。
可这四个字说得容易,谁不会说?但不是张着嘴巴,喊几句口号,国家就能强大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人,很多时候往往是在外部的压力和威胁下强大起来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概就是如此。
压力和苦难往往能够磨炼一个人,也能压倒一个人,撑过去,就是浴火重生。
反之,撑不过去,便是尸骨累累,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现实就是如此冰冷而残酷。
燕国是幸运的,他确确实实在齐国和赵国的威胁下强大起来了。
而它的强大,离不开四个人——燕昭王、苏秦、乐毅、秦开。
正是这四个人,定下了开发辽东的大计。
燕国开发辽东有三个目的:驱逐东胡、开荒屯田、秘密练兵。
驱逐东胡,是为了解除北方东胡对燕国侧后方的威胁;
开荒屯田,是为了让燕国获取军粮和木材,储备战略物资;
秘密练兵,是为了避开诸侯的耳目,为一举打败齐国做准备。
燕昭王,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
他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自此,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其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
<divss="contentadv">他的先祖乐羊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
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在赵国得不到重用,就离开赵国来到魏国,然后是燕国。
求贤若渴的燕昭王自然重用他,他也知恩图报,积极的协助燕昭王对燕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帮助燕昭王为燕国制定起严格缜密的法律,让燕国的各项事业逐步走向正轨。
他让燕昭王的用才之道日益完备,用严厉的官员审核制度淘汰昏庸无能及尸位素餐之辈。
他督促燕昭王抛弃用人唯亲和以地位取人的陈规陋习,为燕国缔造起清明的政治,除此之外,他还不忘用丰厚的奖励来强化民众的向心力,让燕昭王成功的在下层民众间树立起威信。
总之,在乐毅的努力下,燕国因战乱而废弛的纲纪伦常、法律制度都一一恢复。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苏秦,这就不用多说了,纵横家的代表,他为保护燕国,打击齐国,特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复仇。
后燕将乐毅联合5国大举攻齐,苏秦的反间活动暴露,已被任为齐相的苏秦遭到齐国大臣的痛恨,被车裂而死,葬于嵩山巩义市区西南28公里鲁庄镇苏家庄村南。
秦开,出身鲁国秦氏,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姬职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
公元前300年,燕国正式对东胡宣战。秦开率领大军来到辽西时,与东胡骑兵不期而遇。
凭借着对东胡战法和环境的熟悉,秦开指挥燕军大破东胡,一路追杀。
几场恶战下来,东胡被打得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辽东,返回塞外。
借着战胜东胡的余威,秦开又率大军渡过辽河,击退箕子朝鲜派来的大军,拓地两千余里,将辽河以东、辽东半岛、长白山区的广大土地全部纳入燕国版图,一直打到今天的鸭绿江才收兵。
秦开击走东胡,大败箕氏朝鲜,是汉族军队与胡族势力在辽东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也拉开了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势力争夺辽东的序幕。
在秦开的建议下,燕国由西往东,在漫长的东北部边境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为了防范东胡和箕子朝鲜的入侵,燕国在设立行政机构的同时,还耗费十年时间,修筑了一条从造阳(今河北张家口附近)到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宽四至六米,高不下五米,全长约一千公里的长城。
而上谷、渔阳、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