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59章 建文(二)

第159章 建文(二)

    第159章 建文(二)
    【所以,当时坐拥几十万禁军的朱允炆,他所处的背景,用两点来概括就是——实力强悍,但是缺乏威信和安全感。
    就好比打游戏,你们队全是神装,对面5个白板装备的货色,还对你一点都不服气。
    这时候,你是慢慢跟他们耗呢,还是冲上去干掉他们呢?
    ……那必须是冲上去干了。
    所以朱允炆也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直接干。
    朱棣还能够翻盘成功,那真的是,竖起大拇指!
    我就这么说,如果赵匡胤陈桥之变的难度是三颗星,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难度是5颗星的话,那朱棣的难度,应该不低于50颗星。
    太难了。
    起兵时候,手里就两三万人,面对一波波的敌人,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数量,后勤方面更是,以北平的弹丸之地,硬扛整个中原大地的补给。
    能赢,一方面源于朱棣自身极强的军事能力,而另一方面,就是朱允炆太不会用人了。
    如果说朱棣是职业选手操作白板装备阵容,而朱允炆这边,就是操作六神装号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学生了……
    李景隆同学,带着几十万大军,愣是拿朱棣这几万人毫无办法,数次无功而返。
    靖难之役,真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玄幻大戏!
    所以总的来说,朱允炆并不是输在急于求成……他就是菜。
    毕竟实力放在这,你别说汉武帝,就是康熙面对吴三桂的时候,要是有朱允炆一半的实力,笑都得笑死。
    朱允炆惨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过程中无数次战略决策失误,以及用人不当,把一场碾压局生生打残了。
    至于建文帝最后的下落,历史上一直有争议,很多人问最后到底找到他了吗。
    ……
    其实,朱棣登临大宝,励精图治,建文帝是不是还活着,重要吗?
    永乐盛世,声威远扬,这时候,就算朱允炆站在北京城前,恐怕也不会改变什么了吧……】
    (朱棣能成功真的是历史开了玩笑)
    (他本身也确实很厉害,有一次差点就没了)
    (朱允炆这样,得亏是打朱棣,要是他打蒙古呢……明撑死三代)
    (削藩这件事他确实应该做,但是做的太过了,你不能把所有人的路都给堵死啊。
    孙子兵法中不就说吗,“围师必阙”。
    朱允炆削藩,那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他的这些叔叔们留。
    周王、代王被贬为庶人。齐王不但被贬为庶人,还被囚禁于京城。湘王甚至被逼自焚了。
    他们不是被贬为庶人就是被逼死,真的是一点路都不给别人留。那剩下的那些藩王,不是人人自危吗?
    历史上这种不给别人留活路,最后被人逼死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司马法》中都说: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朱允炆他削藩,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刘彻搞推恩令,也是给藩王还有藩王的后代留个谋生的后路啊。
    朱允炆还犯了另外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他又开始重文抑武了。
    大明朝成立初,其实就是朱元璋带着一帮子武将勋贵给打下来的,这是大明立国的基础。
    所以在洪武朝,武将的地位是尊贵的,文官的地位相比是稍低的。
    《大明律》就明文:“文官不许封公侯”。
    在伯爵之上的公爵和侯爵,全部都被武将拿走了。
    朱元璋在废除了丞相之后,文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六部的堂官,他们的品阶是正二品。
    而负责军事的都督府中的长官,是左、右都督,他们的品阶是正一品。连他们的副手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
    所以整个洪武朝,从爵位跟品阶上,文官都要比武将低得多。
    这样的设定也奠定了大明以武功立国的基础。
    但是到了你朱允炆即位,就全面加强文官的地位。六部的堂官也从正二品变成了正一品。
    从地方到朝廷文官的地位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本来朝廷政事就是文官在负责,朱元璋给这些武将更高的地位,这是一种政治平衡。
    但是朱允炆却盲目地将这些有实权的文官地位提升的跟武将一样高,这种安排就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文官也就彻底压了武将一头,长期下去,这还了得。)
    (朱允炆继位后的一系列操作,反倒像他自己是谋朝篡位登上皇位似的。
    对叔叔们刻薄,对武人不亲近,过于倚重文官,让武将勋贵们和藩王都没有安全感。
    而文官又逼得太狠作大死,一步迈得太大扯到蛋,不死才怪。)
    (朱允炆还撤了南北榜,当时朝廷南方人占主导地位,在朱元璋晚年就敢把北方士子全部踢掉[笑哭][笑哭][笑哭])
    ——————
    宋,赵匡胤:……
    后人对重文抑武的执念真的好高,时不时就得拿出来说一嘴。
    这明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