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章脸色平缓,“听王尚书那么说,怎么感觉满朝文武都是奸佞之臣了?”
见殿内无人回应。
他们为何会支持?
原因很简单。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王安石直怼,“韩相公听差了,下官没有说谁是佞臣,下官只是就事论事。”
赵祯都开始安排后事了,他也该找机会上岸了。
大考之事,必须要做。
“有意思,往年,可从未听说,皇城司对倭寇之事上心啊!”
他刚欲开口,就听赵祯缓缓说道:
听完海尚书那么一说。
也当给这一年收了个尾。
辅国公道:“臣附议!”
“不过.臣前些时日,收到东南一带皇城司干吏来信,说今年沿海倭寇盛行,总计杀我大周子民,约有上千!”
“不知,哪位爱卿,愿替朕前往东南一趟,解决倭寇之事?”
背后若无赵祯支持,王安石岂敢在大朝议这种场合,说出这样的事情来?
吏部的事情结束,兵部、工部、刑部、礼部等各司相继发言。
但也因此,难以担当朝中要职。
听韩章那么一说,卫渊瞬间有了种遇到‘知音’的错觉。
“若朝廷支持,臣自当有十足把握!”
“既然市舶司有此信心,朕当然要支持。”
卫渊作揖道:“末将领旨。”
卫渊忽然意识到,为什么抱团取暖更容易做事了。
“第三,也可扬我天朝国威,使四海臣服,如此何乐而不为?”
这可难倒他了。
“市舶司或是朝廷,必须严格控制可向海外诸国销售的货物。”
或者某个州县想要改革农、水诸事,比如去年一些百姓种地,收成不好,想要改成种菜、桑等等。
皇城司属于军方。
赵祯终于将本年的最后一条任命宣布,
“王安石为太子少师,卫渊为太子少傅。”
朱总管便就朗声道:“传两浙、两淮、福建、广南、广西各路市舶司使。”
“区区海贼,也敢杀我天朝子民?”
赵祯道:“朕问问你们,若是开海运,你们有多少把握,可以不使我大周军政机要泄露,以防海外诸国壮大?”
一直持续到午后,诸事才算落定。
韩章一党的官吏此刻都在看向他。
“第一,盐法正处于改制的关键阶段,短期内难见收益,朝廷每年开支极多,需借海运税收填充国库;”
“.”
“朝廷不是没有派兵围剿过,可每次去,那些倭寇都会躲藏起来,难以寻觅其踪迹啊!”
反正也近千了。
“既如此,大考一事,就交由王卿去做,能做成什么样,朕拭目以待。”
燕达眉头一皱。
上阵杀敌我们不去,那就由你们去。
历朝历代,不都如此?
赵祯看向韩章:“韩卿,你说说,如何看待此事?”
不是这个地方出现些暴乱,就是那个地方需要救济。
赵祯笑着点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看好卫卿,看好新军,那么来年三月,就有劳卫卿,带着新军去一趟东南剿灭倭寇。”
在群臣的商讨下,一些难题也是迎刃而解。
横向来看,此时海外诸国与大周相比,的确是大周的文化更为强盛。
“.”
“陛下,新军训练已有一段时间,待来年开春,末将愿领新军前往东南,荡平倭寇!”
如此,海禁便就解除。
“拟旨,来年花朝节,开海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二人给了一个中肯的回答,
“韩相公执掌中枢多年,难道就能保证,满朝文武,没有佞臣或无用之臣?”
“臣亦是如此!”
“否则,我大周的商船还未出海,便被那沿海倭寇给占了去,长此以往,海运开与否,就成虚设。”
充其量,也就六七百人左右?
最后一个汇报的部门,是皇城司,
“陛下,我皇城司与往年一样,并无棘手之事。”
沿海倭寇?约有上千?
听到燕达的声音之后,百官无不震惊,
“倭寇问题不解决,海运难开!”
就是各地方官、封疆大吏汇报事情的时候了。
韩国公、安国公、步军司都指挥使、各军司衙门指挥使,陆续道:
“臣附议!”
只可惜,功亏一篑。
没过一会,两浙、福建路市舶司使迅速来到大殿当中下跪叩首,陆续道:
“臣两浙路(福建路)市舶司使拜见皇帝陛下,恭祝陛下万年!”
“.”
赵祯笑了笑,“韩卿听到了吧?”
对于谁领兵荡平倭寇这事,文臣没有发言权。
待皇帝话音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