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190章 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第190章 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第190章 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商人之间即使再互通贸易也比较有限。
    海运真正的利益大头,定是国与国之间展开的贸易往来。
    大周与各国海运朝贡条令,乃是由朝中几位大佬亲自编纂,是朝廷刚出台的法令。
    意在约束海运,使海运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大周手中。
    但只要卫渊还在东南一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海运一事,他已经全权代表了大周。
    所以对于他所言,各国使者并未持反对意见,实际上他们反对了也没有用。
    想与大周互通海运的国家比比皆是,少那么一两个,无伤大雅。
    他就生怕,这些士大夫们,看完以后,对倭寇之患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写得极为详细。
    韩章等人便拿起那两部图书看了起来,边看边震惊道:
    “倭寇对于沿海一带的影响,竟是如此深远?”
    “战船,至少需要三千艘,至于巩固海防与组建水军所需钱财初步估计,可能需一百万两白银。”
    听到这四个字以后,这些跺跺脚就能使大周犹如地龙翻身般的士大夫们,此刻再难抑制惊讶神情。
    可问题是
    钱从哪里来?
    韩章道:“陛下,组建水军与加固各地海防,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皇帝陛下因此事过于激动,只怕是想将此事载入史册,然后大写特写。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福建路一带所有海防营将士,都称得上是水军。
    可非得是今年吗?王安石所问中,已经写出了答案。
    但如今好歹也算功成名就,是该荣归故里一番。
    卫渊点了点头,“算算日程,此刻他应该已到了京畿附近,若是中途日夜兼程,此刻应该已经到了汴京。”
    离开满香楼以后,卫渊向身旁亲卫柴功吩咐道:
    听到这里,盛老太太先是抿了口茶,而后不急不慢的直言问道:
    刘奕连忙作揖道:“是下官多嘴,还望卫帅恕罪。”
    第一個开通海运的地方,卫渊不求能为自己赚取多少利润,他只求一‘稳’字。
    户部尚书欧阳永叔咬了咬牙,道:
    他早就看了筹海图编。
    柴功抱拳道:“属下明白。”
    “听闻大房我伯母那边寿辰将至,娘亲应该与我伯母许久未见了吧?”
    “这是卫渊所绘的海防图鉴,要是根据他的意思修筑沿海一带的暗堡等设施,的确可保沿海平静。”
    好让后世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在武功方面,是有留下一些东西的。
    赵祯道:“卫卿说,水军编制,至少需要三万人,这还不包括各地海防士兵。”
    “卫将军对于练兵之道的钻研,已经超越武庙中的绝大多数人.”
    不管是不是同时写出,韩章的话,倒也提醒他们了。
    韩章等人主要是因为钱财之事而有所犹豫。
    后续又要花多少银子来维持?
    赵祯道:“若是先让户部掏钱,待海运有了利润,再补这个窟窿呢?”
    杨怀仁想了想,道:“大概有五六日了。”
    先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固然可行,可是最开始,朝廷的打算,不是想通过海运充盈国库吗?
    使得朝廷能积攒些财富,不至于会在遇到风浪中手足无措。
    “他现在可是东南两路三府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朝廷突然宣布要组建水军,应是要正式开启海运了。”
    卫渊看向身后侧的萧逾明,
    杨怀仁笑问道:“水军若成,其水军之名,卫帅可想好了?”
    韩章询问道。
    并且将他编纂的两部图书,完好无损的交给了赵祯。
    卫渊在筹海图编一书中,写到了倭寇滋扰边境之患。
    “.”
    顿了顿,他缓缓开口道:“如果不出所料,这两部图书,应该是卫将军同时写出。”
    “水军若成,光是每年维修战船之费用就不知有多少,臣不解,明明新军就可荡除倭寇,卫将军为何还要上书朝廷组建水军?”
    所以速度上要较为迅速一些。
    “壮哉荡虏军!”
    此外,若是卫渊并非是在出征之时写出的这两部图书,那只能说,在很早之前,卫渊就已经预料到今日这个局势了。
    “陛下所言此法,臣认为可行。”
    尤其是蔡襄与刘奕,前者深深作揖道:
    “朝廷刚发的明旨,要在东南一带组建水军,是由渊哥儿带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水军可以成立!
    随后,无论福州还是福建路官吏,齐齐作揖道:
    “再去广陵卫氏宗祠里找几位族老,告知他们,要是有空,本帅会回广陵祭祖。”
    虽然该路海防营将士不属于水军,而是隶属兵部管辖。
    “若是倭寇瞅准时机,趁机壮大,岂不是害惨了沿海百姓?”
    如果不是,那卫渊足可称是一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