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近百年未出彪炳史册的将帅之才,如今,要出了么?
待诸使离去后,福州刺史刘奕被蔡襄授意,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敢问卫帅,福州率先开启海运一事,是不是就此敲定?”
万一是个无底洞呢?
“但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皆有了章程,若是再组建水军,户部财力不免有些艰难。”
“可以给郭颢写信了,让他准备准备,待成建水军的旨意下来,我即刻禀明官家,让他成为水军统领。”
在他们看来,倘若新军连区区倭寇都战胜不了,那么就太废了。
就见赵祯率先摆手道:“朕这身体,老毛病了,无妨。”
赵祯突然笑了笑,
“朕让你等看这两部图书,是想让你们说一说,水军是否要建,而不是在这里听伱们夸赞卫卿如何。”
“距离朝廷开启海运已过去整整三个月,这要是再拖下去,只怕会出乱子。”
卫渊又问,“兆远走了几日了?”
新军表现的越好,赵祯自然就越是激动。
同时写出?
如果是寻常人骑寻常马,从福建路到汴京,少说也要七八日时间。
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于公于私,他都没有理由,不选择福州。
“这两部图书何止是可为兵家之典籍?足可称圣典!”
卫渊出征才多久?
这么多的时间,将创作出了两部兵家之典籍?
尤其是那纪效新书,论战略意义,远胜筹海图编,与练兵实纪相当。
荡海军?
杨怀仁喃喃一番,忍不住称赞道:“这名字够霸气。”
卫渊道:“咱们这支军队,叫做荡虏军,至于水军就叫做荡海军。”
刚散了衙,盛紘就连忙回到家中,去了寿安堂见了盛老太太,笑道:
剿灭内陆倭寇,只能说明,新军战力不至于拉胯,但远远没有到能体现出新军战力的地方。
如果真的如卫渊所言,成立了水军,巩固了海防,那么他自认为,武功方面,就近乎完美了。
“假以时日,卫将军必为当世兵圣。”
待赵祯话音落下。
“娘亲自来到京城之后,应该很久没有出去走动走动了吧?”
这个消息很快便是传入民间,迅速引来无数人热议。
“既然诸位相公,都认为组建水军,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因钱财之事就不予组建,那么谁敢保证海运之安危?”
而目的也只有一个,海运的主动权以及绝大部分的利益,要掌握在谁的手中。
“实在厉害.”
沿途驿站,还可更换马匹。
毕竟,大周也的确需要一支水军。
“前提是,海运财税,每年要留两成给地方官府。”
“福建路无甚经略,当地百姓只得靠海为生,下官替我福建路五百万百姓,多谢卫帅了!”
杨怀仁不解道:“此事,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一五四.六四.二二六.一五零
顿了顿,一直沉默的王安石忽然开口道:
卫渊摇头道:“蔡转运使,可以着手准备海运一事了。”
那些话,是在真的惊叹,也有捧杀的意味,毕竟是当着赵祯的面说出。
仅靠这两部图书,将来,卫渊也可入武庙。
福州官吏皆是面色一喜。
“据前来送奏报的将士称,这两部图书意义重大,可谓兵家之典籍。”
大周对于海外诸国来说,国力算是强盛,所以这场谈判进行的也很顺利。
杨怀仁道:“朝廷是否要组建水军,大概这几日,就能有个眉目了。”
“朕认为,可行。”
“谢卫帅!”
由卫渊临时担任水军统帅,主管水军与海防建设一事。
只是那些人都不敢露面,只能做缩头乌龟。
“你代本帅跑一趟广陵县,告诉当地卫氏族人,若今后谁在肆意收下他人之礼,出了事,本帅概不负责。”
闻言。
可这才多少时间?
那卫渊,不免太天才了吧?
论兵家之道,哪怕是张辅,都不如卫渊了!
实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蔡襄怒嗔道:“大胆!这种事情,岂是你小小刺史就可过问?还不速速退下!”
盛紘面露尴尬道:“果然无论何事,都瞒不过娘亲您的眼睛。”
“臣实难赞同此事,朝廷好不容易可以借着海运缓口气,可海运还未见利益,就又要为组建水军花钱?”
韩章等人极为了解赵祯,都不愿扫他的兴,毕竟,新军铲除不了倭寇,才是问题。
说实话,他现在很激动。
“你想让我去一趟宥阳?是为了什么?”
站在他面前的韩章、富彦国等人,陆续开口道:
“想必苏杭那边,这几日定然极为热闹,娘亲您闲来无事,可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