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347章 势同水火,不死不休

第347章 势同水火,不死不休

也算是与女真族混了个脸熟,要是侯爷需要,下官可以随时再次启程前往女真。”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放心,以后少不了你与女真打交道,对了,此行,可见女真一族,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后起之秀?”
    苏辙摇头道:“下官毕竟在女真只待了半月左右,对于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光看面相而言,还未曾发觉有枭雄之相的人出现。”
    卫渊点头,“你一路辛苦,最近几日,就好生歇息,其后,将你对于女真的所见所闻,写个札子呈上去。”
    苏辙郑重作揖,“诺。”
    开武三年二月中旬。
    张辅自燕云三州回到汴京。
    当日夜里,他与张辅聊至深夜,所谈都是关于燕云地界的局势。
    此次见到张辅,卫渊明显感觉,对方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处处都透着一种虚弱的模样。
    卫渊特意给前往南方行医的张小妹写信,让她速速归京,帮着张辅调理身体。
    以卫渊如今的地位,已经完全超越张辅巅峰时期的地位了。
    但卫渊能有今日,最离不开的人,就是张辅了。
    所以,他不希望,张辅出事。
    他希望,张辅可以活到燕云被收复的那一日。
    但定下的蚕食之策,注定燕云非一时半刻就可收复。
    ——
    大概到四月初旬左右,春闱才算结束。
    一众考生参加完殿试之后,都在紧张着等待朝廷公布成绩。
    此时,宣政殿里。
    苏轼正与王安石、赵曦几人,一同观阅殿试考卷,将最后的名次定出。
    他一眼就认出了张邦昌的考卷,向赵曦推荐,
    “官家,臣认为,此人之答卷,可位列前三甲。”
    严格说起来,苏轼并非舞弊。
    而是,殿试的问卷,是赵曦定下的,有关蚕食燕云十六州的问题。
    自卫渊与赵曦聊过此事后,就专门挑了一整日的功夫,教给张邦昌这些事情,
    “殿试之问卷,理应由诸多大学士共同选出,最终由官家挑选。”
    “但明年就要北伐,官家一心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此次科举,又是官家登基以来,第一次科举。”
    “我猜测,有六成概率,是要以燕云为题,有三成概率,是要以改革为题,另有一成.我猜不到。”
    “今日我将燕云的一些问题,铺开来与你说说,还有改革方向的问题,我请了海舟来教伱。”
    “能不能赌对,能不能成,你心里要有个大概的范畴,就算猜不中,也算有备无患了。”
    是以,张邦昌是在准备多重后手的情况下,再借由苏轼的举荐,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考卷递到了赵曦面前。
    赵曦看着那篇考卷,眉头微皱,
    “这考生所做之卷竟与卫师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没想到,这些学子里,竟然有如此见识的大才!”
    “此人该为状元!”
    苏轼作揖道:“这考生乃是张邦昌,是卫太傅的外甥。”
    闻言,赵曦恍然大悟,“怪不得此人对燕云局势很是了解!”
    王安石道:“官家,卫太傅的外甥知晓燕云之事,实乃意料之中,怕是要算取巧。”
    苏轼顶住压力,开口道:“王相公此言差矣,朝廷取士,本就是因势取士,将来我国朝最大之国策,就是收复燕云。”
    “在此等情势下,无论他是谁的外甥,都应该是国家需要重视的人才。”
    王安石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曦打断道:“朕认为,这个张邦昌不错,就点为今科状元吧!”
    闻声,王安石连忙道:“官家,不可,此人为太傅的外甥子,若被天下考生知晓,该做何想?就算举贤,也该避亲才是!”
    赵曦皱眉道:“朕就不懂了,就算是太傅的外甥又如何?王师,你以前教朕的是举贤不避亲,怎么如今又说这话?”
    “再说,本届科举里,你难道就没有几个门生故吏?”
    顿了顿,赵官家见到王安石脸色苍白,只好宽慰道:“朕明白王师的意思,这样吧,将张邦昌点为榜眼,如此,诸位没有异议了吧?”
    ——
    张邦昌成为榜眼的那一刻,卫如意差点儿高兴地晕倒了过去。
    当日夜里。
    卫渊的大姐与二姐,各自带着一家子人,去了侯府相聚,大多数人都喝了酩酊大醉。
    尤其是卫渊。
    当初盛长柏考中进士的时候,卫渊都远没有今日这般失态。
    毕竟,盛长柏不是卫渊的亲外甥,张邦昌是啊!
    今日,众人都是住在了侯府里。
    待他们相继去休息时,有着醉意的卫渊将张邦昌叫到了书房里。
    卫渊高兴地拍着张邦昌的肩膀,大笑道:
    “好小子!不负众望!给舅舅我狠狠争了口气!”
    张邦昌不卑不亢的作揖道:“多亏舅舅了。”
    卫渊摆了摆手,“按理说,你以榜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