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王保保还是力战到底,费了多少事?
朱元璋未曾想王布犁说的这般直接:
“咱也不是就只知道打仗的,怎么个一厢情愿了?”
他担心自己还是过去的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朱重八。
朱元璋没搞过辩论赛,对于手底下大臣吵架除了骂娘,就是扯着什么孔孟之道的辩论,他也不爱听。
朱元璋尽量避免两线作战,机动地争取主动,敏捷地利用对方弱点,转变形势,集中兵力使敌人处在被动地位,知己知彼,他在战略上是完全成功的。
从这一点上对比,雍正的身体还是比不过朱元璋这个老头子的。
志骄的好生事,要争取主动,器小的没长远打算,总是被动,所以决定先攻陈友谅。
张士诚尤其逼近,有人主张先向东吴进攻,咱的看法是友谅志骄,士诚器小。
这大明天下若是连我这个女婿都不敢同他说实话,那底下的臣子将来就更不敢同他说实话了。
就我在县衙两年半的时间里,门口剥皮萱草的稻草人我看都更新了两個版本。”
到了渡江之后,他看这一群拥兵割据,称王称帝的,打家劫舍,全不成材料。
“秦始皇是否勤政?”
再就是劝导农合作,用里甲做基础,户部劝谕,一里之内,有婚姻死丧,疾病患难,有钱的助钱,有力气的出力气。
“况且秦始皇对于华夏而言,大一统的思想影响了千年。”王布犁伸出手指头笑道:
“最重要的是他给后世帝王都打了一个样,谁要是没有一统天下,那这皇帝当的明显是不算合格。”
但是这实话让老朱自己个觉得,听着怎么就那么刺耳呢!
等他收复云南之后,那也算是大一统了,最重要的是大明的版图也会比秦朝大。
这三个人对于权力都是有着极大的渴望的,所以才会选择事必躬亲。
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后西进。
可怎么听都像是先给了他一巴掌,又不紧不慢的给他颗甜枣。
王布犁也懒得鸡蛋里挑骨头,朱元璋的屁股早就不是坐在小民这边了。
“好好好,那是他们罪有应得,杀了他们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如今天子事必躬亲,为百姓谋了很多福利,使得天下迅速安定下来,百姓不必在饱受战争之苦,当今天子最为爱民。”
“当今陛下的律法制定的也颇为严苛,但这些年被惩罚的官员还少吗?
倒是王布犁哼笑一声:
“郭主事,此乃你一厢情愿的想法。”
几十年到不了岸。
父系亲属只有亲侄文正一人,真是“门单户薄”。
这一般都是朱元璋驾驭臣子的套路,今日怎么还攻守互换了呢?
朱元璋登基后,很少能听得进去劝告了。
好容易粮食收割了,完租纳税之外,剩不了一丁点儿。
那朱元璋就只能选择认为有威胁的人全都除掉,来增强他的自身安全感,用别人的恐惧来减轻自己的恐惧。
朱元璋高高在上,找遍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托心腹的。
其实在吴卫看来郭主事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表现。
朱元璋拍桌而起,指着王布犁瞪着他:
“你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朱元璋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吴卫摸着胡子没开口,他觉得有些不对劲。
“可是秦始皇他大肆建造阿房宫,长城,一丁点都不爱惜民力,也是胡乱花钱,所以才导致大秦各地皆有叛乱。”
“光说有什么用,五百多位皇帝有许多人都能认识到,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我倒是觉得驸马说的有道理,更何况当今陛下也是同意放弃营造中都,才准备把南京城定为京师的。”
啪。
“至于除害自然是赈灾和肃清大明的贪官污吏。”
“丞相李斯更是以法治国,天底下有比秦律还要严苛的王朝吗?”
王布犁却是单手指着朱元璋,侧头对着吴卫笑道:
到了那个时候,咱再好好质问一二王布犁,你小子拿咱同秦始皇比,还是不是抬举了咱这个大明开国皇帝。
王布犁瞥着朱元璋道:
咱也是要面子的!
王布犁对于这番说法轻笑一声:“郭主事请举例子。”
对内张士诚、陈友谅最强大。
臣下尽心做事,不贪污,不争权夺利,怎么会引起到处反叛?
又怎会造成天下割据分裂的局面?”
是那个要饭受人白眼的流浪和尚,而不是现在大权在握的皇帝朱元璋。
咱没有办法,为了自救,才参加红军。
“大家都是衙门中人,天子杀贪官污吏的事情咱就不说了。”
所以朱元璋认为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是比不过他的,目前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