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彪愁,荀彧忧下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彪愁,荀彧忧下

p免&费阅-读。
    哦,咱们要说朱灵和衣带诏?
    言归正传。
    建安4年(西历199)6月之前,相继发生的大事,有吕布之死,张杨之死,煮酒论英雄,袁术之死。
    咱们只谈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是“刘备出走”的直接诱因。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蜀书先主传》
    从同年6月的袁术之死(后文会论述),也可以看出,煮酒事件的发生时间,最晚当在建安4年5月。
    如果仔细观察刘备与曹操在建安4年的位置与动向,会发现自3年(198)腊月至4年(199)2月,曹刘联军1直在徐州下邳围剿吕布;徐州战役结束后,他们则返回兖州山阳。
    恰逢河内太守张杨被杀,曹操又“亲临河,讨眭固”,在司隶河内战斗到4月。
    因此,曹操返回豫州颍川许县的时间,不会早于4月。
    -*-*
    前文提过,在官修史料记载中,只见宴饮,未见青梅。
    有趣的是,青梅的成熟期,恰好在每年4、5月份,因此罗先生将“青梅”加入“煮酒论英雄”之事,也并无违和,甚至更显精妙。
    刘备是“志大心雄”,不为曹营诸将所容,郭嘉、程昱等谋主,多次劝谏曹操杀之。因此刘备想要顺利离开许县,必须要有合适的借口。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程)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魏书程昱传》
    刘备出奔的借口,便是截杀袁术。
    (袁)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6月,至江亭。因愤慨结病,欧血死。--《后汉书袁术传》
    刘备在建安4年(199)6月便已经离开了许县,领军在外游走。
    但由于彼时朱灵、路招等诸多曹营将领的监视,刘备尚不敢公开叛乱。
    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袁)术。--《蜀书先主传》
    曹操在4月才剿灭眭固,返回许县,而刘备在5、6月时已经领兵出走。那么“面见汉帝、受封左将军、与董承串谋、煮酒论英雄、出奔徐州”等1系列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其实就发生在4月至6月的两个月间。
    p*p。&。>>
    从仓促的时间记载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刘备对曹操的畏惮。
    按《华阳国志》与《吴历》的记载,彼时的刘备为了“避祸”,每日在后园种菜,1说为芜菁,1说为大葱。惶怖之情,跃然纸上。
    先主还沛廨,(曹)公使觇(即监视)之,见其方披葱。--《华阳国志》
    (刘)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窥门。--《吴历》
    即使刘备如此低调,还是没能躲过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评价。
    刘备受惊过度,即刻出走,至于“汉帝密诏”,那是再也顾不上了。
    刘备彼时以“左将军”身份都督诸军,虽然军阶最高,但只是名义的统率。他身边的朱灵、路招,才是实际的掌兵者。
    刘备的转机很快到来。
    同年8月,袁、曹开战,袁绍引步骑十万,欲攻打许县(豫州颍川),曹操引兵还击,北上黎阳(冀州魏郡);又命臧霸入青州,牵制袁谭,双方在前线激烈对峙。
    (4年)秋8月,(曹)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魏书武帝纪》
    读者身
    (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县)。--《魏书袁绍传》
    此时,刘备身边的监军,朱灵与路招刚走,刘备便杀刺史车胄,叛曹而兴匡汉之事。
    先主据下邳。(朱)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蜀书先主传》
    朱灵和刘备的梁子,就此结下。
    曹操和刘备长达2十余年的恩怨,就此全面开展。
    刘备的叛曹时间,恰好就是“曹袁争霸”的关键节点——刘备吃准了曹操此时无力分兵,对战机的把握可谓狠辣。
    是时,(曹)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刘)备。(刘)备初谓(曹)公与大敌(指袁绍)连,不得东。--王沈《魏书》
    为何说刘备叛曹而匡汉?
    因为衣带诏!
    刘备走后不久,董承集团便暴露了!
    p
    刘备出走,固然是董承集团暴露的重要原因,但其实还有1个原因,比刘备出走更加重要。
    这就是“车骑将军敕封事件”。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建安4年3月至6月间,“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资治通鉴》则将此事勘定在4月至6月间。
    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后汉书献帝纪》
    从《蜀书先主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