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彪愁,荀彧忧下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彪愁,荀彧忧下

》中“先主未出时,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记载,可知至少在同年(199)5月时,董承已经升任车骑将军。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蜀书先主传》
    换言之,董承升迁车骑将军的事情,就在建安4年(199)的4、5月间。
    为什么说“董承升迁”是反曹集团暴露的诱因呢?因为车骑将军,本来是曹操的职位。
    (曹操)以大将军让(袁)绍。天子拜(曹)公司空,行车骑将军。--《魏书武帝纪》
    因此,董承从“卫将军”迁“车骑将军”,实际是褫夺了曹操的故职。
    a.pp^>
    考虑到4年(199)4月,曹操还在河内与眭固作战,无暇顾及后方;那么献帝此举,无疑是削弱曹氏权力的“小动作”。
    如果再考虑到曹操班师许县之后,董承与献帝对刘备的拉拢,以及刘备的叛乱行径,那么反曹集团的党羽,可谓昭然若揭。
    从诸书线索记载中,不难看出,刘备与曹操同时呆在许县,其实仅在建安4年(西历199)4月至6月而已。
    很难想象,刘备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便与董承和刘协搭上线,阴谋反曹。
    更难想象的是,刘备前脚刚刚搭上董承,曹操后脚就煮酒论英雄,敲山震虎。
    这也能充分解释,为什么刘备听到“天下英雄”的评价之后,即刻亡命出奔…
    因为再晚1步,大耳朵便会人头落地。
    (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蜀书先主传》
    陈寿先生赞语极为中肯。
    刘备论机权干略,不如曹操,但其人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而且,刘备政治嗅觉极度敏锐,他看出曹操容不下自己,所以及时出逃。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
    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刘备的品德我们不提,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曹操私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但曹操那种做作也好、装蒜也罢的忧国忧民之情,其人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放之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搏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贯穿汉末3国的曹刘恩怨,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