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业组枪械研究所研究员杨国清,我们小组的研究方向,是对半自动和自动枪械的仿制和改良。”
“到现在为止,我们仿制和改良了伯来塔92f,cz75手枪,仿制的是结构和气动原理,改良的是握把尺寸。”
“从装备部队反馈的情形上看,的确比54式手枪、92式手枪好用。”
“另外,我们还仿制和改良了56式半自动步枪、svt-40半自动步枪、svd(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pkm通用机枪枪型。"
“改良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长度,使整枪长度达到1.1米,有效射程增加到500米。”
“不过没有成功,7.62x39mm中间威力弹动能不足,无法达到500米有效射程,增加了近8公分,枪身比例就不太协调了,只能放弃。”
“增加枪身长度是为了拉近与38大盖的差距,38大盖长1.28米,加上刺刀近1.7米,白刃战就有点吃亏了。”
“俗话说,1寸长1寸强,但是,后来想想咱华夏人手脚比小本子长啊,所以就放弃了。”
“仿制和改良svt-40半自动步枪,把突缘弹变无缘弹,是为了给m1加兰德找个对手。”
“它们都是使用大威力子弹,前者是7.62x54mm,后者是7.62x63mm,前者弹容量10发,后者弹容量8发,还有1声'叮'。”
“后者打完了子弹,前者还可以补两发,最后看谁死?”
“仿svt-40半自动步枪,我们不会装备,准备卖给德国佬赚钱的。”
“嘿嘿,至于svd狙击步枪和pkm通用机枪,都是仿制其枪型,缩小了缠距,改良了抽壳钩和子弹外形。”
“它们都是发射7.62x54mm全威力突缘弹,改成无缘弹更方便后勤供应和战场使用。”
“这次,我们通过测试,是成功的!狙击子弹和机枪子弹可以通用。”
"为了使弹匣供弹的紧密型和后勤供应的通用性,我们改突缘弹为无缘弹。”
“目前,这3款枪械性能如何?还没有装备给部队测试!”
“仅我们自己做过测试,射击精度和速度都有所提高,解决了供弹的通用性和紧密型。”
“不过对枪械的加工工艺要求更高了,当然这不是太难的事。”
“我们同时也做新的弹药研究,比如仿制svd狙击步枪和pkm通用机枪时,我们专门做了7.62x45mm子弹,弹匣、枪膛、抽壳钩尺寸做了相应改进,子弹发射药改用了qbu系列子弹的发射药。”
“效果还不错,还有pkm通用机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快速更换枪管,我们通过改良枪身和枪管匹配的卡榫,可以在3秒钟内卸除过热枪管,装上备用枪管。”
“还给仿svd设计了专门的狙击子弹,这种子弹提高了仿svd的射击精度。”
“这些就是我们小组今年的工作吧!”
杨国清是1个活泼的技术男,还没穿越前,就有自己的设计主张,有点小可爱,说完就准备离开。
高杰发言了,“老杨,那你是否想过改良56式半自动步枪也用7.62x45mm子弹,将有效射程提升到600米呢?”
(补充:捷克7.62x45mm半自动步枪vz.52,总长1005mm,枪管长度520mm,枪口初速760米/秒,枪口动能2400焦耳左右,有效射程650米)
杨国清闻言,猛地1拍脑门儿,“哎呀,领导,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杨国清停下脚步,恍然大悟,说道:
“谢谢领导指点,如此1来,我们就有了1个新的枪族,有效射程更适合2战的枪族。”
“枪型风格1致,步枪外形还是56式,有效射程提升至600米,狙击步枪射程800米,机枪有效射程800米。”(56式半自动步枪7.62x39mm枪口动能1980焦耳)
“枪口动能分别是,步枪2400焦耳左右,狙击步枪3300焦耳左右,机枪3800焦耳左右。”
“老杨,那不如直接仿制qbz191/qbu191/qjs201系列?”高杰继续说道。
“领导,这个目前做不到啊!这个系列枪族采用了很多新复合材料,我们目前是无法仿制的。”
“我们目前做的虽然不全是新弹装旧枪,但是改动太多就相当于研发新枪了。我得再想想!”
杨国清挠着后脑勺,1边走1边迷茫地说道。
接着上来的是工业组车辆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安逸行,有些腼腆地走上讲台,缓缓说道:
“我是车辆研究所的安逸行,我组的研究目标把后世低排量、高功率的汽车发动机与老式的大排量军车底盘进行拼装。”
“因为不受专利约束,所以拼装起来比较自由,我们采用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