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最近几年英国和德国有了走近的趋势。要是让英国和德国结盟的话,哪怕西班牙倒向法国这边,法俄西同盟也不见得会是英德奥同盟的对手。
如果西班牙建造海军的行为只是让法国政府忌惮的话,那么英国政府紧跟着大张旗鼓的回应,就让法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海军的投入。
没办法,西班牙只是有可能背刺法国,而英国是摆明了和法国有仇恨。
虽然此时的英法仇恨已经没有法德仇恨那么激烈,但历史的仇怨摆在那里,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是不可能那么快就会遗忘的。
法国要是对英国大张旗鼓建造海军的行为无动于衷的话,未来法国在地中海甚至在整个欧洲的局势将会变得更加被动。
一旦拥有更加强大海军的英国倒向了德国,而法国不能拥有同等规模的舰队对抗皇家海军的话,法国将在海陆两军遭受到致命的打击,很有可能会面临比普法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被动,法国政府决定跟进英国和西班牙的军舰建造计划。
好在此时的法国政府还是相当有钱的,几年时间凑齐50亿法郎赔款的辉煌过去还历历在目,对于此时的法国来说,拿出几个亿法郎用来发展海军,也并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一样,最开始只是对西班牙大肆建造海军的行为表达了关注。
但随着英国大张旗鼓的跟进海军建造,以及法国政府也宣布自己海军建造计划之后,德国政府明白一场席卷欧洲各国的海军竞争已经到来。
如果是在19世纪,不管这场海军军备竞争席卷多少个欧洲国家,德国大概率都不会选择参与。
但此时已经来到了20世纪,德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也不再局限于陆军,而是将目光也放到了海军上,决定在发展陆军的同时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既然西班牙,英国和法国接连宣布了自己的军舰建造计划,那德国人自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大手一挥,为德国制定了一份相当宏大的海军建造计划。
因为德国的工业和经济相较于普法战争时期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此时的德国也算得上是富裕。
考虑到西班牙,英国和法国都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德国方面在海军发展上肯定也不会吝啬。
威廉二世决定投入5亿马克发展德国海军,在未来5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俄国的级别。
在未来10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法国的级别,并且在主力军舰数量上达到英国的级别。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海军力量上,英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牢牢霸占着海军总吨位和海军实力两大排行榜的头名。
根据欧洲各国的情报资料,英国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110万吨,拥有接近30艘战列舰和上百艘各型号巡洋舰。
法国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二,总吨位达到了55万吨左右,拥有24艘战列舰和近50艘各型号巡洋舰。
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三,总吨位40万吨左右,拥有20艘战列舰和近40艘各型号巡洋舰。
再往后是俄国,海军总吨位和西班牙一样保持在40万吨,只不过战列舰满打满算也只能凑齐15艘,巡洋舰更是只有30艘。
德国的海军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目前能够排名世界第五,总吨位30万吨左右。德国拥有14艘战列舰和40余艘巡洋舰,除了总吨位和俄国海军有些差距之外,在主力军舰和巡洋舰的数量上,实际上已经不弱于俄国海军。
这也是威廉二世将目标定为超过俄国的海军总吨位,而不是超过俄国海军实力的原因。
因为目前俄国海军实力和德国海军实力处于同一级别,如果两国海军来一场海战的话,还真不确定哪一方能够获得胜利。
再往后的美国和意大利海军处于同一级别,总吨位都在30万吨左右,但主力军舰只有10艘或者更少,巡洋舰也只有20艘。
奥匈帝国在海军方面已经排名最末,这也是为什么说奥匈帝国已经放弃海军发展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的海军总吨位只有不到15万吨,只拥有7艘战列舰和15艘巡洋舰,最新的战列舰型号还是在1897年4月正式服役的来自西班牙的君主级战列舰,已经差不多五年没有建造过新的战列舰了。
奥匈帝国放弃海军发展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奥匈帝国再发展海军,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比不上自己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
而且发展海军是十分烧钱的,对于奥匈帝国的财政来说,与其砸钱倒没有那么重要的海军当中,倒不如将这些资金用到其他方面,比如陆军的发展当中。
这也正是另一点,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对于奥匈帝国陆军的需求。
虽然此时德奥意三国同盟已经不是秘密,但英法俄这些国家提及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