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 第746章 铁架与沙海

第746章 铁架与沙海

    林源仰头望着高耸的钻井支架,钢铁骨架在阳光下泛着班驳的锈迹,像一具被风沙侵蚀的巨人遗骸。
    他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下手指关节,随后抓住第一根横梁,猛地向上一跃。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像一只常年攀爬的岩羊,肌肉记忆远比视觉判断更可靠。
    手指扣进锈蚀的凹槽,靴尖精准地踩在结构接缝处,每一步都带着谨慎而果断的节奏。
    大漠中的狂风裹挟着粗糙的沙粒掠过耳畔,金属支架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嗡鸣,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看到林源的身手如此矫健,一直担心林源身体状况的米勒导演,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看来林源恢复的很不错,并不是强撑着身体上场拍戏。
    只见林源身手敏捷的一路向上,不到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50多米的攀爬,抵达了支架塔的中间部分。
    在这个位置上,林源停了下来。
    目光锁定了上方一段严重氧化的支架——那里的金属表面布满蜂窝状的锈蚀坑。
    “再往上就要小心了……”他低声自语,从腰间工具袋抽出小锤,轻轻敲击面前的钢梁。
    沉闷的声响里夹杂着细微的脆音,这是金属内部结构受损的信号。
    所有的钢铁支架,为了重心稳定,大多都是下部大上部小的结构。
    这就意味着下方的钢铁支架,密度更大,也更经得起锈蚀。
    但是当林源攀爬到支架的中部,再往上之后,钢铁结构也会因为锈蚀,而变得更加脆弱。
    这次攀爬钢铁支架,林源并不是简单的来确认,是否有严重锈蚀的。
    因为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答案肯定是:有!
    他需要的是踩出一条安全的攀爬路线,在攀爬过程中避开一些成片锈蚀,导致无法攀爬的支架。
    但是那些小面积的严重锈蚀,又是正式拍戏时,可以用来做惊险效果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林源必须选出一条,在某几个关键节点,能够快速进出支架的点。
    这几乎关系到了他的生死,真不是开玩笑的。
    闪电的电压强度,基本上是2000万伏起步,甚至在巴西监控到的超级闪电,长度超过了709公里。
    科学家预估电压超过了10亿伏特(1gv),电流峰值超过了50万安培。
    这样恐怖的闪电,通道温度达3万c,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
    不说真的碰到这么狂暴的超级闪电,就是能量只有十分之一,也足够让林源瞬间化成焦炭。
    面对着人类无法抵御的天灾,林源唯一能够倚仗的,只有钢铁支架形成的“法拉第笼”。
    所谓的“法拉第笼”,便是由导体构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结构。
    当外部存在强电场(如雷电)时,导体表面的自由电子会迅速重新分布,抵消笼内的电场,使内部空间保持电势为零,而不会穿透笼体内部。
    不少城市的科技馆,都有这种“法拉第笼”的演示效果,可以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这种神奇的现象。
    因此林源在沿着钢铁支架内部攀爬时,是不用担心雷击风险的。
    但是他没法全程沿着内侧攀爬,特别是当他接近塔顶时,大面积的支架,都因高处的承受更强烈的风吹日晒,而严重锈蚀甚至断裂。
    这意味着他必须向外攀爬,甚至跳跃到半空中,借助锁链荡到远处。
    这个过程中,他遭受雷击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因此,林源必须选出一条合适的路线,尽可能的缩短他暴露在雷击区域的时间。
    林源抬头往上看,从七十米处往上的钢架结构,明显锈蚀的更加厉害。
    早已褪去了工业时代的银灰色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病态的锈红,这都是多年沙暴打磨出的颜色。
    也许再晚几年来,这座钢铁巨塔,恐怕就在时间的侵蚀下,轰然倒塌了。
    林源继续往上攀爬,不停有红褐色的碎屑从指缝簌簌洒落。
    突然,攀爬时的脚下,支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
    不同于新生钢铁的弹性,老化金属的形变是不可逆的。
    林源能清晰感觉到靴底下的钢板正在微微凹陷,就像踩在某种巨型生物的朽骨上。
    他改用脚尖着力,将体重分散到结构节点的铆接处。
    这些1930年代风格的铆钉头早已磨成了光滑的半球,但至少还没被锈穿。
    林源再次掏出小锤子,轻轻敲打着钢柱,并把耳朵贴在支架上倾听。
    沉闷的回响里夹杂着细碎的“咔啦“声。
    这是金属碎屑掉落的声音,意味着某些承重节点可能已经变成了锈蚀的蜂窝。
    但好消息是,锈蚀的程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比预想的要结实一些。”林源下了结论。
    爬到七十五米高度时,他遇到了第一个死亡陷阱。
    本该连接两段竖梯的过渡平台完全塌陷了,只剩下几根扭曲的钢筋像折断的肋骨般支棱着。
    林源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