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铁架与沙海
整片沙域由三种粒径严格分选的沙粒组成:
表层是0.2-0.3毫米的球形石英,中层为0.5毫米的赤铁矿颗粒,底层则是1毫米的角闪石碎屑。
这种分层结构形成了天然的减阻系统,像是为了顺畅滑行,特别安装了无数毫米级的滚珠轴承。
沙面在正午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数千亿颗包裹着氧化铁薄膜的沙粒相互摩擦时,会产生0.01毫米厚的气溶胶层——这是只有在沙漠腹地才能观测到的“类超流体现象“。
任何物体在此接触沙面时,都会先陷入0.5秒,继而因气溶胶层激活而获得反常的升力。
地质学家称之为“沙之魔毯效应“。
“哇!真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一幕。当初选择放弃在澳洲拍摄实在是太明智了。要不是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根本无法拍摄沙海滑行这样精彩的动作戏。”米勒导演再一次叹服道。
事实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条件,比澳洲那片荒芜的戈壁好太多了。
无论是前几天那场流沙格斗场,还是接下来要拍摄的这一场戏,都是不可能在澳洲完成的。
“这么爽的沙海,简直是冲沙圣地。我都忍不住想要冲一把了!”孟涛感慨道。
“你会冲沙?”林源鄙视道。
“我会冲浪啊!在保持平衡方面,差别应该不会很大吧?”孟涛梗着脖子说道。
“其它方面呢?”林源继续追问道。
“……”孟涛噎住了。
过一会儿才无奈的承认:“差别还是不小的。”
简单来说,冲沙有三种独特的现象:
第一就是类雪崩效应:当速度>40km/h时,表层沙粒会形成2-3cm厚的流化层,产生类似粉雪滑行的悬浮感。
第二是静电悬浮:干燥沙粒摩擦产生>5kv静电场,可短暂形成毫米级气垫。
第三是热塑形变:高速滑行是,冲沙板的底部会因为摩擦而升温。当温度达到60c以上沙面会软化,板底形成瞬时沙模降低摩擦。
这三点结合在一起之后,最直观的结论就是——冲沙的速度,比冲浪还要快!
这个结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反直觉的。
但现实就是如此,葡萄牙纳扎雷巨浪区创造的最快冲浪速度记录是:93km/h。
而冲沙的最快世界纪录,则是在纳米比亚硬质沙丘创造的121km/h。
可以说冲沙的速度,比冲浪还要快三分之一。
这么高速的疾驰过程中,人体没有任何的保护。
但凡发生一点意外,冲沙板翻掉,林源以超高速度撞上沙堆……
恐怕结果就是只能拾捡散落的肉块了。
一想到这个画面,米勒导演又一次头皮发麻起来。
请收藏本站:.c3b4.icu。手机版:m.c3b4.ic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